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百年宜昌> 330:五、匆忙开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0:五、匆忙开工(1 / 1)

330:五、匆忙开工

1970年10月30日,就是在庐山会议后不久,湖北以“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命委员“的名义正式向**提出“关于兴建宜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请示报告。报告开首的第一句话就申明正义:“为了实现伟大领袖***‘高峡出平湖‘的伟大理想。“报告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工程规模“和“工程保证“两项中声称: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低坝,坝高为海拔69米,土石方约3千3百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约4百万立方米,淹没耕地8千6百亩,移民1万3千人。水电站利用径流发电,装机204万千瓦,年发电量120亿度,造价13。5亿元,力争少花钱,多办事。预计三年半开始发电,五年左右竣工。建成后,是全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我们在现场进行了水工试验和研究,试验结果:泥沙虽有些淤积,但人工完全可以调节、控制,对大坝影响不大,保证不於塞,不断航。“

“造价13。5亿元“,“三年半发电,五年竣工“,“保证不淤塞,不断航。“多么**的数字和保证啊!但此时,勘测尚未清楚,设计也未完成,如何算得出造价多少?又何谓工程量、竣工期呢?无人解答。

林一山在北京真正见到周恩来已是12月16日在国务院会议厅正式讨论葛洲坝工程上马报告的时候了。12月17日,也就是讨论会第二天,当时任副总理的纪登奎即打电话来,说周恩来问林一山书面意见有否写好?并派人来他的住所坐等索稿。同时他还得知,是***催周恩来尽快把有关葛洲坝工程的文件报送过去,他等着要批。林一山就写下了后来与****文件一起转发全党,有名的《林一山意见书》。

1970年12月24日,主持******和国务院工作的周恩来给***写出了报告,认为“在‘四五‘计划中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是可行的。“同时报告末尾又附上一笔:“林一山意见书一并送上,供参阅。“12月25日,****草拟出批复送审稿。其中说道,“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伟大领袖***‘高峡出平湖‘伟大理想的实战准备。“文件中,还责成“施工指挥部,进行现场设计,在今年年内提出设计方案报国家建委审定。“而此时,距离年末仅有六天了,提出此要求颇有一点荒诞的意味。

湖北省当时的主要负责人当时配合默契,1970年12月份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从朝鲜访问归来便赖在北京不走了,非*着周恩来批准代号为330的葛洲坝工程上马;而在此时的湖北宜昌,随后,张体学在宜昌召开*部大会宣布,为纪念***1958年3月30日乘“江峡“轮视察长江三峡,工程代号为330,确定成立330工程指挥部。至此,宜昌有了一个占地几乎是宜昌城区三分之一的330工程。同时,张体学和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张震已经召集了浩浩荡荡的民兵队伍正等着**批示准备万人下河、万炮齐鸣敬祝***万寿无*。

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张体学做的游刃有余,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委会请战葛洲坝的报告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得明白:为了实现伟大领袖***‘高峡出平湖‘的伟大理想,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声明葛洲坝工程指挥部已经成立。而实际上早在1970年的11月份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上就已原则上批准了这个报告。

***在他生日这一天看了多方意见,对葛洲坝工程作了那个著名的“12。26“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这是典型的***的语言,斟字酌句,多义*,充分留有余地。它似乎把葛洲坝工程从开工,到以后的停工、重新设计,统统都预见到了。多年来,人们反复研读它,希望自己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1970年12月29日,武汉军区一架专机飞抵宜昌,将***批示的关于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78号文件送达宜昌。12月30日,西陵峡口一声炮响,在宜昌市郊区绵羊洞(古称元旸洞)河滩上举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典礼,八万军民出席会议。在万炮齐鸣声中张体学挖了第一锹土,葛洲坝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来自全国的5万水电精英开始了葛洲坝工程的建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