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六七”后,春生的亲事又提上议事日程。
“‘六七’的鬼不知死。”这句话在春生的家乡是用来骂一个人不识好歹,不甘心失败,或者大祸临头,依然蒙在鼓里。不过,按照春生家乡的风俗来说,“六七”的鬼已经知道死了。
在春生他们家乡,“六七”期间,迷信的人会在逝者生前经常行走的路线上撒上白石灰,以验证逝者是否回过家。而“六七”之后,就不撒了。因为“六七”之后,逝者知道自己已经死去,就不会再回来打扰家人。
从爷爷去世到“六七”,厂里一直没有安排春生出长途。春生就像刚进引江电机厂那会儿一样,上班时间就在在科室里接接电话。其间,杨业副科长安排春生出过一两次短途。
如果一个人总是忙忙碌碌,或者忙得不见人影,在春生的家乡会被人笑骂“忙死人啦你”。这是骂人最刻毒的语言。试想,世上哪有比死人更大的事?
死者为大。从古到今都是一样。古代做官的,父母去世,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叫“丁忧”。过去在农村,借屋子放死人好说,借地方生孩子难。这叫“借死不借生”。
每过七天,春生都要回来给爷爷“烧七”。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爷爷就“六七”了。
过了“六七”,春生的“婚姻大事”又提上母亲的议事日程。
春生终于接受了母亲的相亲建议。这一次,春生非常爽快,春生的母亲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软磨硬泡”。
================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清明节前后,柳绿,杏红,菜花黄,正是一年之中最美丽的季节。
这天傍晚,春生下了个早班,骑着自行车驮着母亲赶往女孩子的舅舅家。
早在过了春节,春生出差后,爷爷去世前,春生的母亲就找人出来游说,拜托女孩子的舅母“再说说看”。爷爷“六七”刚过,女孩子的舅母果然托人传话过来“带你儿子到我家来,和我外甥女儿见个面”。
看来事情有了转机,又有一线希望。春生的母亲自然喜不自禁。接到传话,晚饭也不准春生吃,让春生骑上自行车驮着自己,直奔女孩子的舅舅家赴约。
女孩子的舅舅家离春生他们家虽然相隔只有十来华里路,但一路坑坑洼洼的,非常难骑,很快就把春生颠出一身汗来。
“真是想儿媳妇想疯啦!”春生不好明里发作,只能在心里埋怨自己的母亲。
皇帝不急,急太监。这两年春生的母亲为了儿子的亲事,到处求人说媒,真的不容易。只是春生长年出差在外面,并不知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
女孩子家和春生他们家不在同一个县。那个地方,春生以前从未去过。乡村小路本来狭窄,加之两县交界,两边都不管,路面坑坑洼洼,有的地方根本没法骑,时常被路两边的油菜覆盖住,只得下来推着自行车步行。
好不容易赶到女孩子的舅舅家,天色已晚,女孩子的舅母笑容可掬地在大门口迎接春生他们娘儿两个。
“快叫舅妈!”母亲对春生说。
“舅妈,”春生只得顺从地叫了一声。
“这孩子长这么大啦?白白胖胖的,多讨人欢喜!”听得出来,女孩子的舅母并不全是客套,也不是为了讨春生母亲欢心,虚情假意地奉承春生。
春生那时候长得确实不赖,人见人爱。女孩子的舅母是真心喜欢春生,由衷地夸奖春生。
春生礼貌性地点点头笑笑作为回应。
女孩子的舅母,春生还是她在娘家做姑娘时见过。那时她在村里的“文娱宣传队”唱过“文娱”,也是“一枝花”。一晃,有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虽然还能认识她,但早已不是做姑娘时候的清秀模样。
“青春易老,红颜易逝啊!”春生不由得感慨起来。
一番客气后,女孩子的舅母和春生的母亲拉起了家常。春生发现这位舅母特别能说,有一双巧嘴。
可是春生却怎么坐不住。春生平生最讨厌听女人们在一起议论“张家长,李家短”。喝完碗里的红枣茶,春生悄悄走了出去。
外面天已经完全黑了,但月亮还没有出来,站在门外好一会儿,春生才发现女孩子这位舅舅家门前屋后栽了不少果树,粉红色的是桃花,雪白雪白的是梨花……春生走到果树下,静静地呼吸,感受着花的香气……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有人喊春生。春生听出来,是母亲的声音。
春生心想,估计女孩子来了,便转身返回屋去。
就在春生出去这会儿,突然停电了。那时候农村经常停电。屋里点起了小煤油灯,灯光下站着一位衣着打扮十分朴素的农家少女,容貌看不真切。春生猜测,这一定就是主人家的外甥女儿了,去年秋天说好到春生家“访亲”而未去,让春生白等一天的那位!
春生慢慢走进屋里。本来害羞地低头垂眉的少女,突然抬起头来打量春生,想必她也一定知道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