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只是好战,希望前方将士能尽歼突厥人,为我大唐那些死于突厥屠刀下的百姓与将士复仇,再从一些端倪上感觉到了异样,因此在陛下面前就一力主张穷寇宜追,不能给颉利这样非常难对付的对手留下翻身的机会!”
“朕难以理解,为何满朝文武,就你这样一个并未经历多少朝事的人,会有如此见地,能察觉出其中的异样,其他人就想不到呢?”李世民说着脸上露出笑意,“得你这样的人才,朕甚幸,今日再听你那一番与常人不同的言论,朕越加的坚信,你的才情,远胜于朝中大部的大臣,所虑之远,也是一般人难以及起的,今**提提的,朕听了甚是认同,把你留下来,也想再与你聊一些事儿!”
王易挺直身子,大声地应道:“陛下如此信任,臣一定知无不言!”
李世民伸手示意了一下王易不必如此严肃,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到嘴巴里,嚼了几下吞下去后才继续说道:“今日我们随意地说说,把你因为这般考虑的理由,及更详细,更多的想法都讲出来,朕洗耳恭听!”
“是,陛下!”王易应声后,依然挺直身子,开始讲述。
“陛下,臣只是想到,颉利所领的突厥人一向凶残成性,这些年侵袭我大唐无数次,如今一战将其全部歼灭,那就应该永绝后患,不能再给他们再次翻身的机会,而要将他们的威胁彻底消除的手段就是全将他们清除,或者不放他们回去。将他们全部斩杀,这完全不合陛下的仁义,也会激起其他部落的愤慨,实是下下之策,因此臣就想到,应该把这几十万突厥俘虏全部押送到内地来,并且把善战的青壮年突厥人与基本没什么战斗力的突厥族人区分对待,如此方是上策…”
“能上马征战的突厥人,对他们要更加的严加看管,这些人体力非常不错,都是极佳的劳动力,而我大唐如今最缺的就是劳力,百姓忙于农事,但朝廷的基础建设如修路,修建水利等却需要征用百姓从事瑶役,如果能将这数万体力非常不错的突厥青壮年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去,那最少可以省下征集相同数量民工,而且用这些突厥人去修路或者修建水利,可以不考虑时间长短,他们没有农忙时节,一年四季都可以劳作,只要给他们吃饱饭,派一定数量的军士严加看管就行…依臣所想,只要看管得紧,并采取一系列手段,将他们分开安置,这些突厥人应该不敢作乱的!”
王易看到李世民停下了杯箸,认真地听讲,也更有兴致了,将所想到的都娓娓道来:“这些突厥战俘通过劳动手段可以让他们得到改造,同时也为我大唐的建议添砖加瓦,此是一举数得之策,相信几年或者十几年后,这些突厥人再也没有能力起来作乱,而其他那些基本没什么战斗力的突厥族人,可以将他们拆分安置于我大唐各道,不只北方的河南、河北道,南方的诸道都可以,越南地方越好,这样突厥人以数百或者数十人的规模散居在我汉人中间,无法彼此联系,他们再也没有可能起来作乱,即使那些参加劳动改造,最终得以宽大处理的战服,回去和他们的家人团聚后,也无法再积聚力量,我大唐有二千多万人,几十万突厥人分散在这两千万人里面,很快就会被淹没了…”
王易讲的有点口干了,自己喝了一杯酒,这才继续说道:“若强制他们说汉话,习汉俗,行汉礼,着汉服,那过上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只要他们生活过的安宁,还有何人会去想着回归草原?甚至他们都忘记了他们曾经是草原上的居民。那些突厥头人,让他们在长安任职,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和荣华,相信他们不会、也不敢有什么不满的,这数十万人不再回归草原,即使草原上再有一些部落兴起,只要我们监看得当,扶弱除强,相信这些部落只有唯我大唐号令的份…”
李世民已经替王易倒满了酒,两人一道干了,王易放下酒杯后,依然接着说:“但臣觉得,要维持我大唐对草原各部落的影响力,兵势的威胁是必须的,实力决定一切,有我大军驻扎在大漠周边,草原上的那些部落才会真正地听服于我大唐,因此必须得保证在阴山一带驻守能应付一定规模战事的军力,以防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因此臣就想到,可以在定襄及定襄以北,阴山以南一带,水草丰美、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城池,派军驻守,同时移民一部分,与驻军一道,采取军事屯田、放牧等举措,那可以解决大部甚至全部军需的粮食…”
军事屯田,很多实例证明是非常正确的,其实在比唐朝以前,包括三国时候,都有很多军事家采用过,在后世时候,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南泥湾,还有后来的生产建设兵团,这些亦农亦兵的军事机构为解决驻军的粮食问题,为边疆的稳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在现在所处的唐朝时候,这样的政策依然可以采取,也肯定非常有效果的。
李世民听了忍不住点头认同:“唔,说的挺有理,朕会在药师率军班师后,详细问询一下阴山一线的地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的!”
见李世民认可,王易马上把他不曾在朝会上讲的另外一个提议说了出来:“陛下,臣觉得,我出征的大军不应该全部班师,而应该择将率一部,就地留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