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置换
八零年二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爱人的强烈要求下,我从地球修理工蜕变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那一天,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站上讲台,开始了新生活。从此那些事儿 伴随着我走过了近三十五年的教育生涯。
民办老师是一个时期内改革开放后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产物,顾名思义,民办就是国家财政每月按规定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当时每月五元】,其余不足部分则比照生产队的劳动力记工分,民办老师吃的也是一碗菱角饭,其地位可想而知,在学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田间地头就是农民,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唯有靠自身努力,发奋图强,参加专门针对民办老师的内招考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民办老师作为当时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补充,对于教育安全渡峰【学生人数高峰】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创举。
那些年,我一边教,一边学。可以说,我现在的一点文学功底,完全得益于那个时候的自学。
那个时候,我们家添置了大有村唯一的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其时中央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每天不到八点,就有近百人围在家门口争先恐后的看电视剧。而我却要躲在屋里看书、做题。可谓是专心致志,俗话说,笨鸟先飞,我知道高中毕业后有近十年基层工作的我,要想赶上那些科班毕业,和刚放下书本,就拿起课本的同行来说,不自学,怎么能跟上班,又怎么能保证不误人子弟。因此,我利用一切可以了利用的时间,加强自学,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又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我参加了全省组织的暂停后再恢复后的第一次民办老师内招考试,当年我三十六岁。,比其他考生的平均年龄要大十岁,可想而知,其难度还是蛮大的,当时说不紧张是蒙人的,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爱之深、恨之切 ,我爱教书这一行当,因而专注度也就特别高,当我跨进考场的那一刹那间,我恍惚看到妻子那期许的目光,以及一双儿女依偎在母亲身边,狂呼乱喊般爸爸“加油”、”加油爸爸”。我握着沉甸甸的双手,千百遍提醒自己,沉着冷静,胆大心细。考试中,我摒弃一切杂念,心无旁骛,一心游走在那些似曾相似的考题中,终场铃声响了,我如释重负般迅速撤离考场,去享受妻儿早就准备好的幸福大餐。
那一年,我被录取为师范民师班的学员,从那一刻起,我才完成了从农民到 人民教师的置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师。
记得又是一个春暖乍寒的季节一九九一年三月。我接到通知,调一个中学任总务主任,从此与财务结下了不解之缘。财务是一个单位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是不可或缺的要害部门。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得好,既凝聚人心,又保持稳定。此前我任职的那所中学的财务状况不怎么好,一是亏欠几万元债务,二是管理混乱,三是食堂是个体经营。针对这种情况我向校长建议:组织力量清理债权债务,摸清学校的财务底子,同时着手整顿食堂经营的乱象,走集体经营的路子。通过调查,我以为一所有一千多学生,有近千寄宿生的学校不可能会亏欠。于是我着手制定了一个扭亏为盈的工作计划,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想改变现况就必然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在食堂里承包的人,他们以及与 他们利益相关的关系户,自然是竭力反对。当然反对归反对,改革还是要进行下去的。
首先我和全体教职工算了一笔账,我们现有寄宿生一千人,按每人每天十元计算,即使是按政策规定每天每人纯收入2。5元,全校每天的收入也有贰仟伍佰之多,但现在我们学校每天的收入是多少呢?不到伍佰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件事也就成了教职工课余饭后的话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其主要职责是授业解惑。但是学校一百多教职员工的生活环境也需要改善呐,尤其是那些边边户的家属【即一人教书,另一人在家种田】,如果学校能够帮助解决他们家属的工作问题,何乐而不为?学生食堂经过我们调查和实践,根据教学规律,每次开饭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我们经过审慎研究决定了以每个工人负责六十学生的工作量定员定编,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是在职在编的,在本学校工作满三年的教工家属,自愿报名且热爱后勤工作,经过审查就可上工。然而当时我们学校像这样的边边户有近百分之四十,如何帮助这些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就成了学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是我提出了占领阵地,挖掘资源,摸清底子、开发三产业的学校后勤工作新思路。事后想想学校边边户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在当时各级政府把发展教育提到了议事日程,因为那个年代正是人口急剧增多,学生人数急剧上升,随着村办初中,镇办高中的高潮的出现,教师奇缺。民办教师也就应运而生,事实证明,这些民办教师为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后,我们按照既定方针组织实施,把全校四十一个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