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序然一个人坐在屋子的桌前,想着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所见所闻,同时想着回到总督衙门后那些官员向他提到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外出的时间,尘远按照他的命令,详细的了解了北江境内的山匪情况。Du00.coM
根据尘远他们的明察暗访,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情况。
在北江境内大大小小的山匪组织有近一百多个,而且人数和规模要比自己在南江省太仓县剿匪时遇到的山匪厉害多了,人数在一千以上的就有十几个山寨。
同时,他们的罪行也比一般的山匪要重的多,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是再普通不过的了,杀人之类的凶案也时有发生。
最为关键的就是这些山匪中有一些人是从小沙国那边混进来的,这些人往往能说会道,诡计多端,同时他们都带有重金,所以,在山寨中的地位很高,李序然甚至怀疑,一些山寨压根就是由小沙国的人当着家,他们在这里兴风作浪,为的就是让原本就很乱的北江省更加的乱起来,以便于他们到时能顺利的打下北江省。
当年剿匪的情景还在李序然的脑海里清楚的留着,那个时候,他都是能放就放,能免就免,因为毕竟,那些人也是生活所迫才落草为寇的。
但是,这次却不一样了,这些人中有小沙国来的奸细,这样的话性质就变了,只是,李序然似乎又看到了血淋淋的场面,一旦皇上下令剿匪,或许会发生类似于屠村、屠城之类的事情,那样的话难免会有人会被误杀。
边境之乱、山匪之患、民生之苦、人心之散,百姓生活艰苦,官员敷衍了事,所有的这些都在李序然的脑海里回放着……
过了好一会,他终于开始提笔。
在折子里,李序然详细的向皇上说明了自己这一个多月来实地了解到的情况。
当然。身为两江总督,李序然对两江的情况都做了说明,但重点说了北江省,而在北江省。他则重点说了边境的情况和山匪的现状,同时对于民生和其他关系到百姓生活的细节也做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计划。
同时,李序然也向皇上禀报了一下南江省的主要地方官员的情况,两江的两个巡抚和提督都是朝廷指定的,剩下的就是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个布政使也都是从京城调过来的,其中南江的布政使还和李序然交情深厚,至于北江省的布政使,那也是从户部来的。相信也有些能力。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按察使,南江的按察使是司徒晋,他是从刑部来的,李序然对他的能力和为人还是了解一点的,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觉得他还是个可以胜任这个职务的官员。
最为关键的是现在各北江省的按察使,他在北江省为官多年,是一步步的干上来的,在北江的关系盘根错节,有很深的基础,听说,和原先北江的巡抚还是关系不错的。
李序然现在不管什么关系什么基础。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北江官场的风气是异常的糟糕,和这位按察使大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按察使本身就有监察境内官员的职权和义务。
但是,通过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和了解,这位按察使对这一块的差事办的是相当的不行。已经到了李序然不能容忍的地步,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朝廷不把这个无能的按察使给换掉,巡抚和布政使都调整了。为什么这个按察使却纹丝未动呢?
所以,李序然想通过折子向皇上间接的反映一下这个情况,看能不能给北江派一个更有能力的按察使来。
因为,北江官员的整顿、凶案的侦破、山匪问题的解决等,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按察使,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李序然将同州知府的情况大体的说了一下,当然,李序然希望朝廷也能给他派一个更有力的知府。
这倒不是因为李序然理解或者同情这位魏知府,因为,现在的这位知府已经没有能力和心智去治理同州府,但是同州这个府太重要了,千万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所以,从理性的角度来说,都是要换掉这个知府。
写完信后,夜已经深了,李序然却没有丝毫的睡意,现在,他既担心北江的情况,也担心皇上。
首先就是自己在折子里提到的这些事情,有多少是皇上能同意的或者是不同意的,最关键的是,皇上会不会单独有什么计划,连通知自己都不通知。
或者说,皇上现在已经有明确的打算和计划,只是自己还不知道其中的内情而已。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终于有了困意,李序然干脆和衣而卧,倒头就睡:天大的事等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便将奏折送出去,之后李序然便又去了周围的一些衙门,他对这里的情况实在是想了解的更多,更详细。
而这些官员反映的最多的还是山匪之乱,因为这些人来无影去无踪,而且劣迹斑斑,根本不把一般的官府放在眼里,好多官差都退避三舍,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
其实,李序然知道,这些官员是想通过他总督府的兵力来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