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日军进攻宜昌只是为了向蒋介石施加一定的压力,想让他尽快接受停战条件,并没有长期占领宜昌的打算。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投降,欧洲大陆的剧烈动荡让日军改变了主意。
必须确保宜昌!早在1939年12月,日本就在《对华政策的方针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停止北进,准备南进”的方案,只不过当时欧洲大陆的局势尚不明朗,日本不敢轻举妄动。如今英、法两国自身难保,无暇东顾,亚洲东南部地区几乎成了真空状态,日本开始蠢蠢欲动。很多日本人叫嚣:马上南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尼)、英属马来半岛、香港和新加坡,把法国、荷兰、英国全部赶走!至于美国,暂时先不招惹他!
但是,即便不招惹美国,日本实施南进政策仍然需要先解决两个问题——中国和苏联。只要把这两个国家稳住,日本就能轻松拿下亚洲东南部地区(菲律宾除外)。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跟中国和苏联签订和平协议。
既然要跟中国和谈,为什么又要调头回去占领宜昌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日军认为给蒋介石的压力越大,蒋介石屈服的速度就越快。
确实,日军两次占领宜昌给蒋介石造成了极大的震撼。****的地盘,日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第五战区的****主力部队在枣宜会战中的表现让人失望,他们进攻的时候攻不下来,防守的时候又防不住,就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
蒋介石这才发现,日本虽然陷入“穷困”,但是其战斗力依然十分强悍!对中国来说,目前还不是“胜利的一个大转机”,还不到“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的时候,抗战的道路依然漫长!
因此,蒋介石和日军都有停战的意愿。为了南进,日军煞费苦心,对蒋介石软硬兼施。硬的一方面,他们切断滇缅公路、轰炸重庆、攻占宜昌;软的一方面,他们放宽了和谈的条件,“承认满洲国问题,不一定作为此时的条件”,“驻兵问题,也不一定作为此时的停战条件”,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战,什么都可以谈!
7月22日,重庆方面和日军的代表在香港正式交换了备忘录,决定于八月上旬在长沙进行停战谈判。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中日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天,日本方面出了意外——近卫文麿重新成为首相。近卫文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日本人认为“近卫文麿是富士山”,意思是他像富士山一样,远看非常漂亮,近看粗陋不堪。他出身名门,狂妄自大,对中国极度轻视。1937年,他坚持扩大化处理卢沟桥事变,把日本拖入长期的战争泥潭;1938年,他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近卫声明,彻底断绝了中日外交通道;这一年,他在组阁的次日即宣称“决心自行指导世界变化,决心以自己的力量缔造世界新秩序”。
对于中国事变,近卫文麿的态度是:“将战争进行到底与切断各种援蒋势力”,“援助南京政府的一贯方针不变”,“重庆政府必须尊重南京政府的意见”。
也就是说,近卫文麿不仅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且没有把美国放在眼里。他认为自己可以撬动地球,而日本就是他手中的那根杠杆!
蒋介石希望停战吗?如果不用承认满洲国而且日军全部撤兵的话,他当然希望停战。英国、美国希望中日停战吗?如果日本没有南进的想法,这两个国家也希望中日停战。然而狂妄的近卫文麿破灭了蒋介石的希望,也吓坏了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转而希望中日战争能够继续下去,以迟滞日本南进的步伐。
由于国民党直到21世纪仍然否认曾经和日军进行过和平谈判,我们无法知道当时蒋介石对谈判到底抱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人经过分析认为蒋介石派人和日军谈判只是为了拖延时间,以便积蓄力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重庆方面和日军的谈判让****感到了巨大压力,他们担心蒋介石在重压之下向日军妥协,于是决定给蒋介石增加一些信心。
8月20日夜,在朱德、彭德怀和左权的指挥下,****出动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两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隐蔽运动到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两侧,向铁路沿线日军发起全面进攻,“在袭击石太线及同蒲线南段警备队的同时,破坏铁路、桥梁、通信设施等,并彻底破坏了井陉煤矿的设备”,“日军各地警备队陷入孤军作战,不能相互增援的境地,大部分据点好不容易才将敌击退”。
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受到相当大损失”,一时陷入被动。
本来,朱德等人把这次作战行动称为“正太铁路破击战”,计划投入22个团,然而行动进行到第3天的时候,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大家不禁要问,****不是只有3个师吗,怎么一下子冒出来105个团?
怎么冒出来的?被华北的日军扫荡出来的。
从1939年3月到1940年4月,日军华北方面军进行了三期“肃正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