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看日本鏖战四国五十年> 第六章 修颐和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修颐和园(1 / 2)

1894年3月31日,李鸿章上奏:

“据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报告:镇远、定远两舰的大小火炮均为旧式火炮;济远舰仅配大炮三门,炮力单薄;经远、来远二舰目前还没有安装尾炮。Du00.coM镇远、定远两舰应各添克虏伯新式120毫米速射炮六门;济远、经远、来远三舰应各添克虏伯新式120毫米速射炮二门。前项添购速射炮共二十一门,连同炮弹、运输、保险等费用,共约需银六十一万三千四十余两。”

“如拨付以上款项实在困难,可先为镇远、定远两舰订购十二门120毫米速射炮,连同开花弹、器具等共需银三十五万四千余两。”

“德新式速射炮每六分钟可发射炮弹六十多发,其力可贯铁数寸,实为海上制胜利器,各国军舰争先购换。北洋海军各舰所配火炮在当时虽称新式,但是跟现在的速射炮相形见绌。船坚尤须炮利,如果火力不足将严重影响战力。亟宜添购,以资战守。”

“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这道奏折发出后,如石沉大海。

户部尚书翁同稣说:什么速射炮,浪费银子。不准。

翁同稣为什么不批准北洋水师添置速射炮的合理请求呢?哦,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886年以后,北洋水师再也没有购买过一艘军舰。不是不想买,也不是没钱,而是1886年起,户部尚书由翁同稣大人担任。只要他担任户部尚书一天,北洋水师就别想买一枪一弹。

翁同稣为什么要刁难北洋水师呢?他刁难的其实不是北洋水师,而是李鸿章。为什么要刁难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曾经替曾国藩写过一道奏折。

翁同稣的哥哥翁同书曾任安徽巡抚,1859年,太平军攻击定远城,翁同书弃城逃跑。1861年,太平军攻击寿州城,翁同书轻信叛将,误杀城内团练首领蒙时中,再丢寿州城。曾国藩因此上书弹劾翁同书,翁同书被充军新疆。因为那道弹劾翁同书的奏折是李鸿章代笔,所以翁同稣对李鸿章恨之入骨。报复自己所恨的人有很多方式,但是翁同稣用祸害国家军队的方式去报复李鸿章却为天下人所不齿。

不顾国家安危,公报私仇,以私害公。

大清是一朵奇葩。和平时期,两个人互相看着不顺眼争个长短也就罢了,大敌当前,唇亡齿寒的时候,仍然斗得不亦乐乎!当然,大清的内斗是有光荣传统的,大明的时候中国人就对鱼死网破的内斗乐此不疲。待大明亡于党争之后,到南明,国家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各派势力依然内斗不止,四、五个政权争夺正统搞内耗,直到国破人亡才消停。

回到丁汝昌所提的速射炮的问题。定远、镇远舰上装备的主炮、副炮属于旧式架退后膛炮,发射炮弹后炮管连同炮架会向后产生很大的位移,复位后需要重新瞄准;另外,因为其口径大,弹头和发射药都很重(305毫米口径火炮的弹头、发射药重量都在300公斤以上),无法做成一体式的炮弹(太大、太重,难以装填),装填的时候费时费力。因此,老式架退炮发射速度过慢,平均3分钟才能发射一次。丁汝昌所提的速射炮是指120毫米管退炮,发射炮弹后炮架不动,只有炮管后移,利用炮管的后座力自动复位,省去了复位和重新瞄准的时间,而且其弹头和发射药是一体的,装填速度快,因此射速提高很多,每分钟可以发射10发炮弹!细心的人可能会问:120毫米速射炮和305毫米架退炮哪个威力更大呢?如果仅仅比较单发炮弹的威力的话,120毫米速射炮远远不如305毫米架退炮,但是如果把发射速度计算进去就不好说了。第一、交战的时候,速射炮的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肯定会影响敌人的测距、瞄准和装弹,而老式架退炮几分钟一发的发射速度会给敌人留出充分的测距、瞄准和装弹时间;第二、当时的军舰移动速度为7。5米/秒左右,速射炮发射的间隔时间是6秒,每个发射间隔时间内敌舰的移动距离约45米,所以速射炮可以根据弹着点迅速修正射击偏差,而旧式架退炮没有这种机会。

正是因为速射炮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各国海军竞相装备。日本也不例外,松岛装备120毫米速射炮12门,严岛、桥立各装备11门,千代田装备10门,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各装备6-8门不等,就连小炮艇“赤城”也装备了4门。

从1886年至1894年,日本人节衣缩食建造了6艘巡洋舰,而大清未再购买一舰、一炮、一弹。大清不是很有钱吗?他们把钱花哪里去了?1886年,大清开始重修颐和园,至1894年,共花费1100万两白银,其中860万两是挪用的海防经费。另外,大清为了给慈禧太后修建颐养之地而进行的“三海工程”也挪用了436万两海防经费,两项工程共挪用海防经费近1300万两,而这个数字还是不完全统计。大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修三海、颐和园?哦,因为慈禧太后每天日理万机,每顿饭都要上一百道菜,吃撑的时候、闲得蛋疼的时候需要地方玩啊!三海太小,太后很快就看烦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