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小道消息
姜山让王辉领林有材到饭馆里吃饭,却遭到拒绝。
林有材长年上访,有的是社会经验,青城来的人,他才不会上当呢!
他随身带着干粮,咸菜还是炒制的虾酱呢!
找个墙角,蹲着就解决了肚子的问题,随身带着玻璃瓶替代的水杯,向门卫讨要杯热水,从来不会遭到拒绝。
不管多大的衙门,那门卫大部分是穷苦人出身,要不然还用得着当个门卫了。
穷苦出身的人,都互相同情,这点自古以来就延续着。
林有材上访,不吵不闹,全部按照规矩来办。他每到一地,都是先将老伴安顿好,找衙门附近的家庭旅馆住下。
在京城,还有专门的上访村,住宿非常便宜。两个人住一晚上就花二十元,有的住沙发只要十元。
同情上访的大有人在,他们帮不上更大忙,就在这些便利条件上尽心尽力。
至于法律咨询,上访材料整理,大部分是免费的,顺手帮忙的事情。如果收费,凭大家的水平,也不会有人求助的。
林有材拒绝了王辉的邀请,就避开王辉离开的方向,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姜山站在远处,望着林有材的身影,放弃了与他交谈的念头。
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有些人不是你想交往就能交得上的。
吃近晚饭,姜山直接让司机送回家。
其余人员在他附近的一处宾馆住了下来。
在家里,姜山洗了个澡,妻子在外面也有活动,妇女们越来越活跃,不只是跳跳舞那么简单了,互相约着吃个饭,聚在一起吼两嗓子的事常有。
女儿则需要上完晚自习才能回家,有时妻子也会去接着女儿。
家里井井有条,姜山就打开电视看了起来。
开机频道上,正播报着省会城市的新闻。看来妻女只关心着自己居住这座城市的事情,其它的事情并不感兴趣。
人们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看电视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和古董们的事情。
新闻,有微信即时传播,娱乐随时随地,而且根据个人爱好,可以随心所欲。
估计用不了多少年,电视就会尘封起来,如同早些年的那些几大件,成为历史。
电脑变化多端,成为随身装备,一切变得越来越任性。
未来人们与电脑装备肯定会融为一体,这是趋势,也是社会发展方向。
那时,还会有什么成为摆设?
对面不相见的青少年,互相之间聚会已经成为摆设了。
父母、夫妻、儿女、朋友,其中肯定会有成为摆设的方面。
姜山看着电视里的主持人不断地与嘉宾互动,设计好的话题,不时引起一阵阵哄笑。
那些引逗与笑声,听听也是乏味,透着做作与演戏的味道,十分的干涩。
有时,还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姜山就把频道换过一遍,一百多个频道,竟然没有一个能够引起姜山兴趣,让他看下去的。
他关上电视,就穿着比较休闲的衣服出门,想到小区里散散步。
晚饭吃得有些急,狼吞虎咽吃饭似乎成了习惯,肚子里装着些半成品的饭菜,散散步有好处。
省城的空气质量差到极处,路灯晕黄,眼见着空气中就充斥着足够比重的灰尘颗粒,比较起来,青城的空气质量要好很多。
空气质量更好的还是香港,再就是姜山童年时跟随父母居住的乡下。
水洗过一样的夜空,除了月光皎洁,就是繁星满天,少有阴沉沉的时候。即便是阴天,也是一场雨过后,晴空万里。
散步时,遇到几位省厅退下来的同事,因为少有接触,互相之间礼节性地问候一下,也就没有话说了。
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着过去的趣事,交谈的气氛也如同昏黄的路灯光芒一般,暗淡无光,互相看不真切面容,依稀凭着轮廓互相辨识。
老境的心态,令姜山一阵感伤。
青城的风云刚起,大幕才拉开一角,自己就这样打起了退堂鼓。
这不是自己。即便是返回省城,他也要把青城捅开个窟窿。
姜山暗自下定决心,大不了重返旧岗位,或者再次申请参加国际刑警组织的行动。
此时,电话响起,是于大林。
肯定是局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向他请示汇报。
姜山接起电话,于大林一惯中规中矩,声音里不带色彩,公事公办,这次却一反常态,在电话里吱唔起来,只吐了几个字就哽咽起来“仇书记,他……”
姜山心里咯咚一声,如陷入深渊,仇同出事了,而且事情不小。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快说啊!”
姜山这边越急,于大林越话语里带着哭声,说不出话来,憋了老长时间,他才用了个合适的词表达完意思。
“他走了!”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