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杏花雨》
第081章东坡吃草
作者:张汉九
只见苏老师弃舟登岸,兴师问罪般地来到金山寺门前大叫道:“秃驴在哪里?”门前一个小和尚,年方七八岁,正坐在门槛上看佛经。Du00.coM听到苏老师喊叫,那小和尚忙站起来,用小手指往寺院东边的山坡上一指,随即答道:“东坡吃草!”大海循着那小和尚手指的方向看去,却看见一头毛驴在那里吃草呢。
“苏老师,这是您自淘没趣呀!”大海自语说。
“我们再来听听佛印说些什么?”兰姐努努嘴,然后笑笑说道。
“你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被‘放屁’两个字给吹来了?”佛印双手合十,轻轻地问了一句。然后弯腰大笑起来,“又没有东西吃了吧?和尚我特设一盛宴,款待苏学士。”苏老师转怒为喜,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吃罢饭,苏老师原路返回。
“苏轼这人有点滑稽。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史上,苏轼取得的成就可谓是一个奇迹。在诗词书画音乐美术等方面他都是一流的。特别是其散文,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几乎可以与司马迁的史传形式散文并驾齐驱。而且,苏轼成就的取得,几乎与他勤勉用功没有多大关系,全在于他个人的超群天分。像苏轼这等绝顶聪明的人,应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才对。然而,他什么都没有做,……。”兰姐说到这里闭上嘴吧,她好像有点激动,或者说好像有点惋惜地看了大海一眼,然后又一连串说出下面的话:“苏轼虽然没能做出像列土封疆,改朝换代这等伟大的事业,但是他能够始终怀着婴儿般的纯洁心灵,默默为百姓做着像筑苏堤这等造福百姓的小事情。苏轼所做的事,也许那些只知道高谈阔论的大学问家大政治家所不屑一顾,然而他却能陶醉其中,做得津津有味。或许这就是苏轼能够讨得历朝历代百姓喜爱的地方。”
大海笑着点一下头。兰姐接着说道:
“最让人佩服的是:无论苏轼受到多大的打击,无论他的生活多么凄苦,他都能坦然面对,都不愿意选择逃避。而屈原,贾谊,陶渊明,韩愈者流,一旦被贬则哭哭啼啼,或投河自绝,或一蹶不振,或隐逸山林。他们的人生境界与苏轼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苏轼在尽一生的努力保住他为百姓做小事的那个‘平台’,只要平台在,他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这是苏老师的处世逻辑。苏轼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的是草吐出来的是牛奶和血。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或许就是他能创作出《寒食诗帖》这等旷世奇作的真正原因。”
“兰姐所言甚是,但是小弟觉得还不太全面。苏老师是一个最懂生活,最会生活,最能享受生活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与贫穷打交道,因为他把贫穷作为朋友,而不是敌人。两袖清风又如何,家徒四壁照样也是一天二十四小时,而且一秒都不会少。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死了钱却没有花出去。所以苏老师努力追求那种饮美酒,吃美食,游美景,睡美觉,交益友的惬意生活。苏老师闲适阔达,胸襟宽广,能够‘沐清风而浴明月’,能够‘侣鱼虾而友麋鹿’,敢于在任何人面前晾晒他的内心。苏老师的足迹几乎遍及所有的寺庙道观,他一生当中结识了无数位僧朋道友,释道二家思想在他脑海中根深蒂固,但是苏老师修身养性的目的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不以一生福祸易其忧国忧民之心’陆翁此语道出苏老师的内心真谛!由于苏老师热爱生活,所以他才有伟大的艺术创造。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说的就是这种意境。”大海停一下,接着又说道:
“还有一点,我觉得必须提及,那就是苏轼拥有一种非常幼稚的顽童心态。记得一本书上说过:一天中午吃罢饭,苏老师在几个妇女面前袒胸露乳,拍着大肚子问她们说:你们说说,我这肚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呀?其中一个女仆人说:一肚子墨水。苏轼摇头说不。另一个女仆说:一肚子漂亮诗文。他还是摇头。这时候他爱妾暮雨插话说: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竟然当众抱住暮雨亲了一大口,并说:唯有暮雨识我。兰姐,您说苏老师这人滑稽不滑稽?这种举动在封建社会可是要被打屁股的。兰姐!说到暮雨的事,我忽然想到了苏小妹,您说她是虚构的历史人物,我有点不大相信。现在请您揭秘吧,书友们都等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