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状元山贼> 第一百二十六章 扑朔迷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六章 扑朔迷离(2 / 2)

这闹就闹吧,大金国勇士也不是吃素的,敌兵来犯要么就踞城而守要么就开门缉盗呗,可不管选择那种方法都没用。见过无耻的,可就真没见过会有这样不要脸的,一阵忙乱通西城内的大金国勇士好不容易才集结完毕,却发现宋军又跑了。而且还跟他们的先头部队一样,跑得个无影无踪,怎么找都找不到。

揍不了这些只会耍点小聪明的骚扰部队,就干脆按照书上说的去偷营,直接端掉敌军的中军大寨那不正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有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可真当通西城内守军下定决心豁出去了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又错了,而且错得很让人犯愁。

金国斥候们很卖力,传回去的消息也非常准确,辛大侠的手里确实攥着近两万主力大军,可问题就是他压根就没建中军大帐。没建大营?那他所率领的乌合之众住哪儿啊,又怎么能令行禁止每天发动一次进攻?

这个么……后世精英有一种说法,叫什么大宋神宗年间城市化率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成,这还真是不怕牛皮吹得太大把天个撑破了。就宋代这生产力水平,真要是把三成百姓给弄进了城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谁去耕田种地提供足够的粮食?饭都吃不饱,还发展经济振兴国力?闹着玩呢?

当然了,这种说法要是放在临安那种江南的繁华都市到也算靠谱,可大宋全境并非处处是江南处处有临安啊。要真那样的话,当今太上皇当初还犯得着为跑哪儿去躲避战乱发愁么?

通西以前是大宋的领土,和大多数不受重视的小城镇一样,至少有超过了八成的民众生活在城外,在土里刨食或者在山间狩猎。而这种情况在被金国人窃据后就变得更为严重,不过也好理解,就那被鞑子余孽吹捧成了“糠钳剩屎”的年代城市化率也才不到一成,完颜雍这批人作为它们的老祖宗,哪能有那些闲工夫去搞城市建设呢?

超过了九成的民众在城外劳作,而且受益于大金国那种特殊的政策,还几乎没一个是根红苗正的女真族人。再加上完颜雍这人又比较懒,没搞什么人口普查更舍不得花钱印个户口薄发个身份证什么的,也就直接导致即便是那些甘为奴才的里正乡长都搞不清楚自己辖区内到底有多少原住民。

祐川和通西地区民众的口音相差并不大,双方又还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在里面,所以别看当地百姓没什么胆子窝藏敌军,可只要金国人没想起这事没逼得太紧,他们也实在是懒得去举报。

至于那些里正乡长什么的,即便是发现了些不对劲的地方,也还不用太过担心。要知道云翊在巩州城内干的那些破事现在可是已经被逃入了通西的大小汉奸们传了个遍,那小妖孽辨别****的方法之简单,下手之狠毒能不让人心有余悸么?只要战事还在继续,只要胜负还未明朗,就这些个软骨头他敢轻易下注?那还不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掩护,从祐川过来的乌合之众原本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只要金国人不在短期内就将城外所有百姓都迁走并逐一核对身份,别说是藏两万了,就是扔个二十万进去也没那么容易被发现。

早在行军的路上辛弃疾就已经对那些负责带队的山贼们做出了吩咐,只要他们能按照预定的日子发动进攻就行了,具体时辰由各队统帅自由决定。反正目的就一个,别让通西守军消停下来,闹腾完以后就赶紧趁对方还没反应过来赶紧开溜,自己去寻找下一处藏身地。

如此没有威胁的进攻,除了拖延些时日好像也没什么大用处。可辛弃疾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所率领的主力就是要把水给搅浑,让临洮路的金国守军和正在赶往通渭准备经行合围的两万金国铁骑无法在短时间内就分析出他们的战略目的,为云翊那八千人马提供掩护。

沿着官道攻城略地,这风是放出去了,乍看起来也挺符合用兵之道。可即便云翊真有那么傻,辛弃疾也不会同意这么干的。

一群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对付四千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骑兵就已经付出了那样巨大的代价,这真要是一路打下去还能有幸存的机会么?别看纥石烈志宁留在后方的防守部队不多,每个城市里也就那么一两千号人马,可真要打起来作为进攻方能没点损失?也不必太多,每战损失个千儿八百的弟兄,压根就不用等金国援兵来凑热闹,云翊自己就得先把自己折腾得全军覆灭。

采用收复巩州的法子,让朱大忽悠站出去吸引敌军注意力,然后往城门口塞大炮仗?这一次两次的还行,可人家金国守军又不全是傻子,上了当能不吸取点教训?不就是黑火药么,谁没见过啊,只不过是暂时还没想到要这样用而已。用这一套的唯一结果就是把金国人给教乖了,给大宋正面战场带去无穷无尽的麻烦。

虞相公交代下来的任务必须,但按照正规战法又实在无法承受那样巨大的伤亡,在巩州衙门内争执了数日,云翊和辛弃疾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干脆玩一次大的,以自家两万主力和通西城为诱饵先把纥石烈志宁所派出的援兵搞得晕头转向,借机利用山贼们善于藏影匿行的特长,绕开大道直接攻敌之必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