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状元山贼> 第六十二章 顺手牵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顺手牵羊(1 / 2)

掏空了肚子里的存货,可怜的云翊倒霉的云翊,又一次被人给扔出了皇宫。Du00.coM但这可不是孝宗和朝廷重臣们想过河拆桥,实在是因为这小妖孽品秩太低,没资格参与接下来那些军国大事的讨论。而且他不还得赶紧回家温习功课,准备参加殿试捞取功名么?

遭遇相同,孝宗皇帝事先承诺的赏赐依然不见踪影,但云翊现在的心情却是愉快的。要说这次进宫,虽然费了不少的心思,但收获也不小。

首先值得庆贺的是此行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功说服了孝宗皇帝和他那票心腹大臣。现在有了财大气粗的大宋朝廷做靠山,胆敢玩火招惹云大少爷的完颜雍就等着哭鼻子吧!

其次则是云翊利用这个机会跳出了汪大猷费尽心思给他挖的那个坑。没办法啊,大宋朝有能耐的人是不少,但知道如何伪造黄铜,改良铸钱工艺的妖孽就这么一个。大敌当前国事为重,那考察顺带笼络的工作也只能暂缓,反正有满朝文武在那里盯着,短时间内这小妖孽也不敢有什么异心。

然而云翊虽然没胆子造反,但有些大逆不道的事他已经在做了。如果只是为了恶心完颜雍,即便不能用那招最歹毒云翊有胆子说孝宗没胆子做的禁边贸颁杀胡令,后世可以借鉴的手段也还有很多,但他为什么偏偏就要选择了以大量劣钱破坏敌国经济秩序支持金国反对派这个复杂,见效也略显缓慢的损招?

除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更重要的却是云翊想要借机捞人。后世精英常说大宋重视科学技术,工匠的收入更是高得离谱,云翊相信这话,而且某些事实也证明了这不是瞎扯。在宋代,一个熟练的织锦工年收入不会低于三百惯,而一个能够制作做九宝玲珑塔的工部匠人连各种赏赐在内,一年下来怎么也会攒下近千贯的家产。

但有一句话叫做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大宋朝拥有的精湛的技艺并不代表就能过上好日子,那还得看选择做什么。后世在某个时期有句玩笑话,研究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要是放到了大宋朝来还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要问宋代有火器吗?最为肯定的答案是不但有而且非常先进,至少在这个时代来说那绝对是超一流的,比后世抱着原子弹还具有威慑性。

仁宗庆历四年,曾公亮主编《武经总要》仅*****就记录了三种,其中硫、硝含量为三比一,已经接近了后世的所谓最佳比例。神宗设军器监,史书记载“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足以说明火药及火器已经在宋代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绍兴二年,陈规更发明了将火药点燃后喷向敌军的火枪。

拥有的如此恐怖的技术,就连类似烟花的火枪也纂在了手中,大宋王朝离那种足以改变战争方式的管状火器已经是触手可及。让人奇怪的是直到开庆元年蒙古铁骑入侵之前,居然没人想到要往只能喷射火焰烧人的火枪内塞上那么点破铜烂铁。

武器的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从唬人的手持烟花到真正能够致命的突火枪,真的需要一百二十余年的时间吗?仅仅是一句认识不到位就能解释的吗?别人还能找出什么样的理由,云翊不可能知道也不会去关心,但根据他所了解的来看其中少不了大宋工匠没有动力去改进火器这个重要因素。

想让一个人尽心竭力地做事,手段可以五花八门,但究其根本来说大都也就是那么两招。要么给人家一个超然的地位,要么就抛出巨大的利益,这样才能体现人家的价值不是?

赵匡胤那厮在立国之初,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皇位不让人家照葫芦画瓢,就已经定下了基调大宋朝也一直坚定奉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作为武将不管有多大的能耐,立下过多么显赫的战功,所享受到的待遇远远不如一位能写出篇骈四骈六文章来拍皇帝马屁的文人强。能够喝杯酒交出兵权赋闲在家,这就已经是武人最好的下场了。

就连保家卫国的军人都落到了这步田地,那些为他们提供杀人利器的军器监匠人还能有什么地位可言?

没了名,那利呢?这个还是别提比较好。在军器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所得到的报酬也不过是让家人勉强可以吃得饱穿得暖而已。

没名没利,又还存在那么巨大的反差,匠人们凭什么还得老老实实地呆在军器监受那份窝囊罪?宋金两国现在已经罢兵休战,虽说还没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地步,但朝廷对于新式武器的研发需求也不是那么紧迫,再加上大宋王朝又没明代那种变态的户籍限制。留给那些曾经在敌军大兵压境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有能力去改进火药配比,琢磨出手持烟花上战场的新点子,甚至捣鼓出突火枪的匠人们选择也更多。

能走的基本上都走了,还呆在军器监内的匠人们要么就手艺确实不咋样,到了民间也混不出个大名堂。要么就是手艺太过精湛,朝廷不可能轻易放他们离开。或者就是有想法有创意,想要留下来继续磨练自己的技术,等待有朝一日官家能重振雄心给他们机会去发挥自己的特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