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武侠修真>聊斋世界> 第四十三章 反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反思(1 / 2)

回过头来再说黄道志去地府考城隍的那几天,当绛娘四更初与他梦中相会时,发现他的魂魄不见了,已经离体而去。www.DU00.COm绛娘以为黄道志得了失魂症,就四下寻找,结果不言而喻,自然是找不到。第二天加大搜索范围,照样踪迹不见。第三天再一次扩大搜寻范围,但黄道志就仿佛在人间蒸发了一样。

绛娘心急如焚,暗想难道是被鬼怪勾魂摄魄走了。绛娘左思右想猜测不出黄道志的去向。后来施展法术拘来本村的土地才知道黄道志被地府派来的神差请走,具体事由不是土地这样的小神能够知道的。桃花仙子束手无策只好耐心等待了。

后来见黄道志魂魄平安归来,绛娘喜极而泣扑到了黄道志的怀中失声痛哭。看到女神梨花带雨的模样,真是我见犹怜。黄道志好一阵安慰才哄好了这个小女子。直到这时黄道志才发现无论神人鬼妖魔怪,只要是女人,都可能陷入爱情之中无法自拔。从此他对女子始终抱有三分同情而不论什么妖魔鬼怪。

黄道志从宋老先生那里回家后,坐在书案前思索起宋老先生考取城隍一职的事情。当时宋老先生卧病在床,被神差叫去参加考试。阴间众神考试的场面真是怪诞而庄严:宫殿雄伟华丽,考官有十几位,考生只有宋老先生、张秀才还有黄道志。

考试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八个字。宋老先生确实很有才学,对社会问题有独道见解。他对考题精辟地解释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意思是说:“有心做善事,虽善不奖赏;无心作坏事,虽恶不惩罚。”这受到了诸神的传赞不已。

宋老先生认为,对善恶要从人的动机上判定,而不以效果作为判定的惟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对善恶的后果作具体分析,然后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这是做官的基本条件。这两句,既表明了宋老先生具备了当官的必要条件,有赏罚分明的才干,又包含有对社会善恶不分,黑白不明的抨击,同时也暗含着宋老先生因久试不第而郁结在胸中的积怨。

而黄道志却有自己的想法,这可从他的论点看出“有心为善,善当称赞,无心为恶,恶当轻罚。”意思是说“有心做善事,善行当称赞,无心做了坏事,恶行可轻罚。”这也是从动机与结果两方面的辩证考虑。黄道志觉得这能让整个社会的人心向善,让人们多有善举,哪怕他有私心,是有意为之,不也能让其他人多受益吗?何必清高的要求无心之举的善行呢?

反之也如此,无心干了坏事,好心做了错事,也是应该惩罚的,虽然要从轻惩罚,至少批评两句是必须的。但也要适度,要使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这大概就是人民内部矛盾了吧。绝不能冷了人的向善之心。

推而广之,还可拓展以下几句“无心为善,善当重赏;有心为恶,恶当重罚。”无心之善为至善,有心之善为小善。前者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后者只要精神奖励一般就可以了,否则过犹不及的奖励会带来伪善。

至于有心为恶,恶当重罚。无心为恶,恶当轻罚。大家都清楚,无论古今中外,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罪行国家的判罚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有心为恶之人,那只能是百姓的敌人,不严厉处罚,何以大快人心,除去民恨?何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何以劝人向善,不去行恶?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啊?!

另外宋老先生的孝行也是值得颂扬的。当众神十分赏识宋老先生的才能,决定委派他任河南城隍时,作为一个老秀才,在困顿寒窗的痛苦折磨中突然考中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此时此地应非常高兴才是。

而宋老先生不但没有高兴,反而顿首哭泣,乞求众神,“我母亲七十岁了,无人奉养,请允许我伺候她到寿终,我再唯命是听,任你们录用派遣。”充分说明宋老先生是个品行端正,为人高洁的秀才。于是感动了众神,盛赞宋老先生有仁孝之心,破例准假九年,让张秀才代理城隍之职。黄道志当时深处当下,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因此黄道志认为,宋老先生是个德才兼备的读书人。在为官与尽孝之间,他能以尽孝为先。这对那些官迷心窍,不要仁孝的人,无疑是个有力地批判。他有德有才,却一直只是个老秀才。这对于埋没人才的社会,无疑是具有讽刺性与批判性的。

后来张秀才写给宋老先生的赠诗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这两句诗揭示了宋老先生是个才学之士,具有豁达、豪放的个性,淡泊名利,胸襟坦荡,追求自由,没有其他迂腐文人的穷酸相。

令人遗憾的是只记住了这么两句,其他的全忘记了。连自动记忆能力在地府也失去了往日的作用。这更进一步证实,天威难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过面对残诗,黄道志深以为憾,这也太不圆满了。不行,我得竭尽所能,补全诗句,让它流传后世。自那天起,连续几日,黄道志冥思苦想,耗尽心力,就是想不出合适的句子。

后来妹妹们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