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集中到三江口,为防止苏军溯江而上进攻哈尔滨,他在松花江三江口至哈尔滨设置了三道防线,在紧要处修筑炮台、要塞,以铁索、水雷封锁江面。沈鸿烈还将手下四个海军陆战团,分散部署在同江、绥东、哈尔滨、三江口外的三角洲、富锦、桦川、依兰等地。东北军的陆军第二旅、第九旅也分布于抚远、同江、绥东、富锦、桦川、依兰一带。以十门高射炮配置在同江、绥东;另有战斗机二架、侦察机两架驻防同江。
8月19日,苏军攻陷黑龙江以南,松花江北岸的绥滨县城。
10月12日凌晨,苏联阿穆尔河区舰队的舰艇驶抵松花江口,包括“雪尔诺夫”、“孙中山”、“红色东方”号浅水重炮舰,“红旗”号、“无产者”号炮舰和四艘武装轮船。6时12分,“红色东方”号首先向江岸上的炮垒开火,其他苏联舰艇也同时发动,来往江面,以全部火力轰击东北江防舰队。东北江防舰队则由“江亨”舰长尹祚干代理指挥“利捷”、“利绥”、“江平”、“江安”、“江泰”等六艘浅水炮舰应战,中苏海军之间仅有的一次战斗正式打响。
沈鸿烈事先藏了一艘拖驳船“东乙”号在芦苇浅滩中,在船上安装了两门120毫米大炮。10月12日清晨5点半战事一开始,“东乙”即发炮攻击停泊不动的苏军旗舰,苏军未料到中方有此一招,当即被击中指挥舰桥,据中方称在炮击中苏军司令,参谋长,旗舰舰长等多人当场阵亡。不久“雪尔诺夫”号即沉;苏军的另外三艘舰艇亦被“东乙”击成重伤。
在江面上发生激战的时候,18架苏联战机凌空飞入,分为数组,一组飞富锦、一组飞绥滨,分别进行轰炸,有三架飞机,盘旋在三江口上空,投掷炸弹,协助苏联舰队作战。“利捷”号被炸穿船底,逐渐下沉,前主炮已被击毁、失去战斗力的“利绥”号赶来救援,将船员救出,退往富锦。
此时,“红色东方”号在压制了江岸上的炮垒后,转移火力轰击“江平”号炮舰,很快就将该舰击沉。苏联浅水重炮舰集中攻击对其威胁最大的“东乙”号,而“东乙”号仗着矮小的个头躲过了大多数攻击,苏舰遂将炮火集中在拖曳它的“江安”号身上,该舰很快就船舷中炮,甲板碎裂,起火燃烧;不久又被击中锅炉,引起爆炸,舰体断成两截,官兵死伤惨重。“孙中山”号击中“江泰”号后舱,将舵轮炸飞,无法机动;接着“江泰”号主炮又被击毁,代理舰长莫耀明亦阵亡,终被击沉。开战一个半小时以后,唯一还在江面上战斗的只剩下不是军舰的“东乙”号了,在苏联浅水重炮舰的猛烈攻击下,船体被炸坏,火炮也被击毁,已经无力再战,被迫自沉。其幸存官兵转移到商船上,撤往富锦。
其后苏军飞机和舰艇集中火力掩护步兵400多人在三江口地区登陆,进攻东北军阵地。驻守此地的东北海军陆战队第一大队和陆军一个营共同抵抗,击退了苏军首次进攻。苏军调集援兵近3000人,迂回到下游10余里处,袭击守军侧翼,经过白刃战后,守军大部战死,大队长李润青以下70多人被俘,阵地被苏军占领。东北海军伤亡500多人(包括海军陆战队),“江泰”舰长莫耀明阵亡,军舰被击沉4艘,重伤1艘,“海骏”号炮艇被苏军俘获。陆军阵亡营长孟昭林以下军官17名、士兵350名。苏方飞机被击落2架,军舰被击沉3艘,伤数艘,人员伤亡700余名。下午2时,苏军进占同江城,次日退出。
正在哈尔滨开会的沈鸿烈听到同江失守的消息,星夜赶到富锦,把带有铁架的驳船一艘、商船三艘沉在富锦下游14公里处的航道上,形成堵塞线;并在附近设置了坚固的炮兵阵地和长达13公里的掩体线,破坏了从同江到富锦公路上所有的桥梁,以防苏舰来犯。
30日,苏军再占同江。31日早9时,苏舰7艘突破拦江铁索,进入富锦江岸,与中国军队激战,另有少数骑兵登岸。苏联浅水重炮舰绕过水中沉船,用炮火掩护步兵登陆。眼见无力抵抗,已经重伤的“利绥”舰和没有战斗力的“利川”号拖船先后自沉,只有“江亨”舰参战,但“江亨”舰上的炮手多数战死于“东乙”号上,仅发炮三发便被苏联军舰击成重伤,被迫自沉,舰员争相逃命。午后9时,苏联人清除了水中的沉船,苏舰7艘靠近富锦江岸,步骑炮兵约六七百名登陆。东北军不战自溃,11时富锦县城被占。沈鸿烈只得率领海军余部和陆军一起退向桦川的第三道防线,苏军将城内文武机关分别焚烧,通讯设施尽数破坏。据苏联称:此战有近300名中国军人战死,数千人被俘,而苏军只死亡3人,伤11人。11月1日晚,苏军步骑炮兵由东门撤走。2日晨,苏舰陆续撤走。
除上述两个主要方向外,中苏两军在边境沿线的其他地区也发生了零星交火。8月31日,苏军舰艇炮轰黑河察哈彦等三卡伦。9月4日下午4时,苏机8架轰炸绥芬河车站,中方伤亡50余人,一团长受伤。9月7日,苏军炮击绥芬河,炸毁列车数辆,绥芬河车站站房被毁。9月16日夜,苏军百余名袭击胪膑县库克多博卡哨卡,焚毁房屋。9月28日,苏军200余人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