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双唐记> 第七十二回 三僧聚首(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回 三僧聚首(五)(1 / 2)

摄摩藤有条不紊地道:“这话还要从大梵天王说起,梵天在天竺婆罗门教中的地位与中原上古时候开天辟地的盘古不相上下,在婆罗门教的典籍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古的宇宙中除了水之外,并无一物,忽有一日,水中升起一枚金卵,金卵随即裂开,生出四头四臂的大梵天王,分持念珠、水罐、权杖、弓箭四件法宝。Du00.coM梵天见四周除了水之外空无一物,便从罐中取出金婆罗花,闻了一下花香,开始闭目冥想起来,而大千世界也随着梵天的冥想缓缓生成……这金婆罗花的香味就是梵天在冥想中创造大千世界的灵感之源,也可以说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而梵天在聆听了释迦摩尼佛说法之后,认为释迦摩尼的教义是对他所创造的世界的终极解释,于是大感欣慰,才把这金婆罗花馈赠佛祖,其本意想必是认为只有释迦摩尼佛才是自己所创世界的衣钵传人。而释迦摩尼佛瞬间领悟到,这种对世界本质的终极解释,不应被一两个人占有,应该广布于有缘之人……梵天想让自己作为他的传人,而自己涅槃之后,又有谁来传播这对大千世界的终极解释呢?此时,在座的众多听法者中,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体会到了佛祖的心意,所以佛祖才授其衣钵与精深妙法,从而有了‘拈花一笑’这个典故……”

老僧闻言,叹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

摄摩藤又道:“这也只是贫僧一家之言罢了,还望两位师兄教诲……”

一直没有开口的普照突然道:“谈到教诲,不知上师为何不远万里,来到塞北?想必不只是为了参加斗羊宴这么简单吧。”

摄摩藤听罢,并没有一丝惊讶神色,而是理解地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两位师兄要说什么,只是贫僧有两个理由,不得不留在这里……”

“哦,愿闻其详。”普照道。

摄摩藤长舒了口气,双目望着窗外蔚蓝的天空,第一次露出失落神色,仿佛再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德高僧,而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花甲之人,让人平添了几分亲近之感……

“吐蕃要亡国了……”

二人闻言,向其投来关注的目光。

摄摩藤缓缓言道:“……从松赞干布开疆拓土,建立吐蕃王朝以来,已经历了两百余载,其国力昌盛之时,还曾多次入侵过大唐,攻占长安,可时至今日,吐蕃王朝已经走向了衰败的边缘……由于王室内部几股势力的相互争斗,吐蕃之主贝科尔赞的统治已并不牢固,各处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一些地区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而吐蕃以西的大食国又长期骚扰吐蕃边境,贝科尔赞也只是苦苦支撑局面罢了……现在的贝科尔赞并没有实力再次统一吐蕃,而为了缓和吐蕃上下的尖锐矛盾,贝科尔赞才起了再次入侵中原之意……他本想趁着大唐微弱之时,占领城池、土地,以掠夺来的大量财富、人口,扩充自身的军事实力,以此来争取喘息、修养的机会,待站稳脚跟后,再设法稳定吐蕃的内部局面,与西域的大食国决一死战……可事与愿违的是,镇守巴蜀的王建把蜀地治理得犹如铁桶般插针难入,贝科尔赞迫于无奈,才寻求外族的支援,从而有了联合鞑靼之举。”

摄摩藤叹了口气,又道:“这些世俗之事,本与贫僧无关,但有一点原因让贫僧不得不出手相助于贝科尔赞,那就是大食国对我藏传佛教的威胁……当年安史之乱时,唐天子曾求助于大食国出兵平乱,战争结束之后,大食国的国君认为东方的大唐非常弱小,不堪一击,所以想出兵攻打大唐,为了开通入唐的必经之路,大食国率先向吐蕃发起进攻,而吐蕃可汗自然不肯示弱,双方只能兵戎相见……战争持续了很多年,大战一共打了三次,均以吐蕃的胜利而告终,可在这多年的战争中,吐蕃自身的实力也严重受损,在第三次战役之时,吐蕃一下子牺牲了十七万精锐兵士,国力从此衰弱不振……与吐蕃不同的是,大食国可以得到其他同教国家的支持,能够迅速补充实力,而吐蕃则是孤立无援……时至今日,吐蕃与大食之间的对抗依然没有间断,大食国信奉的是一神教,恐难容其他信仰的存在,试想,有朝一日,大食成功入侵吐蕃之时,就是我教的灭教之日,也是吐蕃百姓生灵涂炭之时,摄摩藤身为佛门弟子,怎忍心让如此惨事发生?所以才权衡利弊之后,答应出手相助贝科尔赞,于是有了此番塞北之行。”

普照闻言,释然道:“我与师弟此行是为了中原和塞北的众生,而上师此行是为了藏传佛教的延续和吐蕃的百姓,看来我们两方均有不能退缩的理由,如此一来,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唉……无论神佛的智慧多么伟大,终不能制止众生间的相互杀戮……”语罢,若有所思般沉默不语。

摄摩藤苦涩地摇了摇头,道:“谈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杀戮、战争,恐怕永远也不会有完结之日……”

老僧接着问道:“上师说此番来塞北本有两个理由,请问另一个又是什么?”

摄摩藤一阵沉默后,才道:“贫僧自幼出家修习佛法,入空门已经五十五载,时至今日,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