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双唐记> 第五回 还之于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回 还之于民(2 / 2)

湘地(湖南),封州刺史刘隐占两广,庭势力能及之处也只有鲁、冀、晋、秦、豫之地。可谓‘藩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从唐中期以后,由于长年战争的破坏,北方的经济、农业已经走向衰落,而南方由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加之比较安定,形成了所谓的富饶之乡。

江南诸藩镇的赋税更是关乎朝廷的经济命脉,不幸的是,黄巢之乱的爆发,沉重的打击了本来就已经孱弱的朝庭中枢,朝廷再也无法兼顾遥远的南方诸镇,而没有了南方诸镇的税收支持,大唐再也无力重镇国威。

南方各藩镇节度使因封地富饶,均可自给自足,加之割据之势已成,各势力又相互牵制,一时虽有骚动,但难有大的变革,而燃眉之急显然就在北方。

身为一代名将的曾元裕,虽知已无回天之力,但想到昔日高祖、太宗争战多年才建立起的李唐江山要毁于一旦,悲愤之情袭上心来,看来自己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军卒来报:“云中守捉使李克用,奉旨来投潼关,已在关前等候。”

曾元裕一听李克用之名,双目一亮,忙道:“来人呀,随我去迎接李将军。”

夜色淡淡,星月之光时隐时现。

长安城内的皇宫里,点满了火把,兵士们忙着搬运白天的战果。

宫院里满目狼藉,太监、宫女、妃子的尸体到处皆是,深宫里还不时地传出几声妇女的哭叫,宣告着一场浩劫刚刚结束。

张群之坐在假山石上,仰望着星空,沉默不语,此刻的他正在为下一步计划作打算。

正在此时,忽见殿角彩光异现,星月之光下,彩光分出五色,在夜色之中甚是好看。

人们停下脚步,纷纷向殿角的异象投去目光。

张群之领众人走了过去,见是一位已死多时的太监躺在那里,手中还捧着一个精美的紫檀木匣。

手下人拾起木匣,递到张群之手里。

张群之小心翼翼的打开木匣,顿时匣中之宝大放异彩,五色的彩光流动于此宝之间,御花园顿时被流彩笼罩,就连火把的光亮也暗淡下来。

皇宫里一时间充满了祥和之气,每个人都象被此宝所感染,肃杀之情也慢慢地从脸上消失。

在这五彩之光里,每个人的身心都如沐春风般说不出的惬意,人事间的烦恼仿佛再不存在。

张群之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仔细观看此物,乃是一颗淡黄色宝珠,又见匣上刻着‘隋侯之珠’四个字,不由大吃一惊。

在这华夏大地之上,有两件齐名天下、为历代帝王所必争的宝物,那就是和氏之壁与隋侯之珠。

《韩非子》中记载‘和氏之壁,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其美,物不足以饰。’

相传战国年间,西周的隋侯出巡渣水地方,突然发现一条巨蛇,被人拦腰斩了一刀,已奄奄一息,但两眼依然神采奕奕。

隋侯见此蛇充满灵性,遂动了恻隐之心,立即命令随从为其敷药治伤,巨蛇恢复了体力,便向苍茫的山林游去。

百天后,隋侯出巡归来,路遇一黄毛少儿,拦住隋侯的马车,从囊中取出一枚晶亮的宝珠,要敬献给隋侯。

隋侯探问缘由,少儿却不肯说,隋侯以为无功不可受禄,坚持不肯收下这份厚礼。

第二年秋天,隋侯再次巡行至渣水地界,中午在一山间驿站小憩。

睡梦中隐约走来一个黄毛少儿,跪倒在床前,称自己便是去年获救的那条巨蛇所化,为感谢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前来献珠。

隋侯猛然惊醒,果然发现床头多了一枚宝珠,这枚宝珠似乎刚刚出水,显得特别圆润,光分五彩,近观如晶莹之烛,远望如海上明月。

隋侯叹道‘蛇尚且知恩图报,有些人受恩却不懂报答之理……’

隋侯得到宝珠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各国诸侯的垂涎,经过一番较量,隋珠落入楚武王之手。

后来,秦国统一天下,隋珠又被秦始皇占有,与和氏壁并视为秦国的两件国宝。

刘邦灭秦后,天下大乱,隋侯之珠从此不知所终。

张群之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名震天下的隋侯之珠,此刻竟握在自己的手里,他旋即盖上匣盖,纳入怀中。

身旁众人看在眼里,都默不作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