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江河奔流> 魏征劝谏有艺术 太宗纳谏有气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魏征劝谏有艺术 太宗纳谏有气度(1 / 2)

李世民参与了推翻隋朝的历程,深知隋朝灭亡的教训,隋炀帝文武兼备,隋朝家底厚实,为什么会亡国呢?

李世民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源在于隋炀帝,杨广太自负,听不进去任何不同意见,假如自己不吸取隋炀帝的亡国教训,唐朝就可能步隋朝后尘。Du00.coM

隋炀帝身边为什么缺少政治劝谏的人呢?是因为敢于劝谏的人都被杀了,其他人为了活命,都闭上了嘴巴,这很可怕。

李世民认为,属下敢于犯言直谏,很关键,自己必须有胸怀,容纳那些劝谏的大臣,更要奖励这样的忠直之臣。

魏征看准了李世民的这种心思,对方吃这一套,魏征才会对阵下药,猛地劝谏不停,魏征的劝谏是有选择的,是有一套劝谏艺术的。

魏征知道李世民是个英雄人物,特别看不起软骨头,所以,二人第一次见面,魏征就针对性地让自己逃过一劫。

李世民问魏征:“你为什么向我大哥李建成建议动手杀我,难道你是故意离间我们兄弟之情吗?”

魏征没有认错告饶,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魏征说道:“假如建成听了我的话,今天,你就不会站在这儿与我这样说话了。”这句话让李世民对魏征生出一种敬意,大实话是最难讲出口的,讲实话的人,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魏征既有勇气,还有智慧,一下子赢得了李世民的好感,不仅没有被杀,还成为李世民的座上宾。

魏征主持考核官吏,有人告发魏征偏袒自己的亲戚,李世民派温彦博调查,查无实证。温彦博对李世民说:“魏征没有留下任何行迹残存,是可以被责备的地方。”

李世民对魏征说:“从今之后,要留下行迹。”

魏征答道:“君臣同体,理应以诚相待,如果上下留下行迹,君臣相疑,国家必亡。”

李世民很惊讶,说道:“我这样说,不妥,我已经后悔了。”

魏征说:“我有幸成为陛下的臣子,希望陛下让我做个良臣,不是忠臣。”

李世民疑惑不解:“忠臣与良臣有区别吗?”

魏征说道:“尧与大臣后稷、禹与大臣皋陶是相互信任的君臣,后稷、皋陶就是良臣;比干、伍子胥等人被杀,他们就是忠臣。”

魏征的意思很明白,他在告诉李世民,只有皇帝信任大臣,大臣才能成为良臣,自己只做良臣,前提条件是李世民不是昏君,暴君。魏征说自己是良臣,是在夸李世民是尧舜禹一般的圣君,魏征说自己不是忠臣,是在夸李世民不是昏君、暴君,李世民龙心大悦,好皇帝也是夸出来的,只是需要夸得巧妙。

魏征及其众大臣与李世民一起谈话,李世民说道:“魏征等人,忠于职守,所以我重用他,魏征有一点不好,当他进谏我不听时,他就不再回答,这是为什么呢?”

魏征说:“我认为不对的时候,才会进谏,一旦答应了,就等于同意了陛下的意见,事情就得付诸实施,不可以这样的。”

李世民说:“可以在答应后,接着进谏嘛。”

魏征拿高帽子给李世民戴上:“舜说过,不能当面答应,背后非议,难道陛下想让我当面答应,背后非议吗?陛下可是一个舜一般的圣君啊!”

李世民大笑,对大家说:“不要以为魏征耿直迂腐,他今天说的话,其实很妩媚啊!”

魏征不好意思,笑着说:“陛下开导我说话,畅所欲言,假如陛下不肯接受劝谏,我怎么会屡次冒犯龙颜呢?”

是啊,魏征认准李世民能够接受劝谏,才会投其所好,是李世民成就了魏征。

李世民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也有享乐的欲望,只是比较明智,善于克制罢了。

630年,李世民下令,发动兵卒营建洛阳城的宫殿,以备自己巡幸之用。给事中张玄素反对说:“隋朝兴建宫舍,附近没有大木,必须从远处取来,两千个人才能拉动一根巨木,一日不过行走二三十里,计算一根柱子的费用,需要数十万个工作日,整个洛阳宫的工程量可想而知。

陛下当初平定洛阳,一位隋朝宫殿奢侈,下令拆毁,今天又要建设,现在国家尚未恢复元气,人力物力比不上隋朝,陛下役使受伤的百姓,是隋炀帝一般的事情。”

李世民说道:“你干脆直接说我比不上隋炀帝,比起桀纣如何啊?”

张玄素豁出去了,说道:“如果陛下不收回成命,连桀纣也不如。”

李世民对身边的房玄龄说:“我只是为了各地进贡方便,因为长安太遥远,洛阳是天下之中嘛。既然玄素反对,就不建了。”李世民赏赐了张玄素。

长乐公主要出嫁,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打算将公主的嫁妆增加到数倍于永嘉公主。魏征反对说:“从前汉明帝册封自己的儿子,只有光武帝册封时的一半,汉明帝说,我怎么敢于先皇相比呢?陛下应该仿效汉明帝(减半)。”

李世民回到宫中,将这件事告诉长孙皇后,长孙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