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江河奔流> 三省六部制度佳 模范夫妻世间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省六部制度佳 模范夫妻世间少(1 / 2)

杨坚坐了隋朝皇帝之后,为了有效防止权臣仿效自己,篡朝某位,挖空心思想出了很多好主意,其中,他发明的五省六部制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制度。Du00.coM

假如把一个国家看做是一个有限公司,皇帝就是董事长,是这个企业的所有者,有的老板白手起家,精力充沛,事无巨细,都要新力亲为,把企业搞得有声有色,这样做的代价是老板很累,没有时间去享受人生的种种乐趣。

于是,老板就会挑选值得信任的部下,为自己分担一定的事物,这个人叫做总经理。总经理往往就有很多实践经验,久经历练,很有手段,也愿意承担大部分具体事物。皇帝的公司任用的总经理最初的称号叫做相国,秦始皇时期叫做丞相。

丞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国家的政务,包括人事任免、考核、赋税征收、军事建设、工程营造、水利农耕等,他的办公机构在今天叫做国务院,其办事人员往往可以由丞相自己选用,这是一个庞杂的利益群体,他们左右着国家的日常事务。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这种人对皇帝的威胁是极大地。秦始皇在位时期,就很忌惮丞相李斯的权利,李斯在秦始皇去世后,利用自己的独特地位,安排胡亥继位,改变了秦始皇的临终意愿,可见丞相的影响力之大。

汉高祖刘邦可谓是雄才之主,他的手下人才济济,第一英才叫做萧何,萧何作为刘邦的大管家,可谓功勋卓著,越是这样,萧何越是感到不安,于是,萧何总是刻意地弄脏自己的名声,降低自己的姿态,因为他明白,皇帝最忌讳的人不是诸侯王,而是自己身边这个丞相。

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利很大,皇帝发布的命令,缺少了丞相的副本签字,是不可以生效的。皇帝想任用自己中意的人,丞相不同意时,就难以实现,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皇帝任意行事犯下错误的可能性,但是,却令皇帝们感到有些不快。

西汉自汉高祖之后,逐渐改变了只设一位丞相的制度,将丞相改为左右两个丞相。后来,大将军的职权上升,特别是担任了宫中的侍中以及主管文书文件的尚书令的大将军,实际上架空了丞相的实际职权,这种以内朝取代外朝的做法有很大弊端,因为担任侍中、尚书令、大将军的人往往是外戚,外戚照样可以篡权,比如西汉后期的王莽。

东汉时期的权利主要掌握在内朝,外朝的司徒(丞相)、司马(太尉)、司空(御史大夫)基本上是虚设,没有多大实权。

到了三国时期,为了国家权力的高效运转,各国的丞相都恢复了职权,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在权利方面不亚于秦朝的李斯,不过,因为军事斗争的频繁发生,大将军的权利仍然很大,甚至成为最有威权的职务,比如魏国的权臣司马懿父子,就是通过担任大将军这一职务,控制了国家的实际权力。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官职比较混乱,比如北周就恢复了周朝的礼制,设置八柱国大将军,成为国家最有权力的人物。北周外戚杨坚是通过担任大丞相一职逐渐掌握国家实权的。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他想出了很多高招,除了不再重用外戚担任要职之外,他还发明了五省六部制。五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六部为吏部、兵部、礼部、工部、刑部、户部。

五省的负责人都是宰相,宰相从一个发展到一群,他们实行集体议政制度,其中,内侍省的叫做纳言,就是原来的侍中,负责出谋划策,起草国家大政方针,门下省负责审查方案的可行性,尚书省负责实施内侍省出台、门下省审核过的方案,尚书省为执行机构,这样一来,原来由丞相一家负责的从出台政策、到实施政策的职能,分散到三家机构中,既可以起到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又避免了权利过于集中,威胁皇权的效果,可谓用心良苦。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虽然生于富贵之家,却能谦恭待人,喜好读书,议论政事,经常与隋文帝契合,隋文帝是个有名的怕老婆,十分敬重独孤氏。

独孤皇后经常派人到朝堂倾听隋文帝与大臣们上朝的情况,一旦发现隋文帝有什么缺失,就马上进行规劝。

独孤氏的表兄崔长仁犯了国法,按照律法应当斩首,独孤皇后说道:国有国法,不能因为私情而枉法。崔长仁最终被杀。

隋文帝任用自己的几个儿子到地方做地方官,他担心几个儿子没有经验,就挑选得力人员前去辅佐。晋王杨广的助手王韶、蜀王杨秀的助手元岩都很有才干,晋王、蜀王有了过错,二人就自己给自己加上锁链加以惩罚,使得二王十分敬重,什么事情都先询问他们,不敢做出有违法度的事情。

杨坚与独孤氏十分节俭,有一次,杨坚配置泻药,找遍皇宫,却找不到配置泻药需要的铅粉。还有一次,杨坚想赏赐大臣刘嵩一些丝质衣领,宫中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丝料,而国家的府库中,财物却是满满的。

独孤皇后虽然能干,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嫉妒,她不允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