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江河奔流> 刘宋王朝永嘉世 侨郡土断很为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刘宋王朝永嘉世 侨郡土断很为难(1 / 2)

宋武帝刘裕手下有四大名臣——徐羡之、谢晦、檀道济、傅亮。du00.com徐羡之担任司空,是平民出身,思考深沉细密,喜怒不形于色,当世之人很推崇于他;谢晦学识渊博,很有谋略;檀道济是一代军事天才;傅亮很有治国才能。

皇太子刘义符喜欢与小人游乐,谢晦对刘裕说道:“陛下想保住万世基业,必须让有才能的儿子继承帝位。”

刘裕问道:“刘义真如何?”

谢晦回答道:“让臣去观察一下。”

谢晦去访问刘义真,回来后说道:“他的品德低于才能,不是人君的人选。”刘裕没有改换太子。

422年,宋武帝刘裕去世,刘义符继位。刘义符在服丧期间,失去礼节,与左右玩耍,游戏失去节制。

徐羡之决定废除刘义符,424年,刘义符在皇宫之内设置市场,亲自贩卖货物,并且与左右在湖上游玩,晚上在龙舟上睡觉,徐羡之领兵进入,擒拿了刘义符,将其废掉并且杀死。

庐陵王刘义真,敏锐聪明,但是,生性轻浮,按照兄弟的次序,废掉刘义符后,应该立刘义真为帝,但是,刘义真常与大名士谢灵运交往,刘义真曾经说过:“我做皇帝的话,就用谢灵运为宰相。”徐羡之很反感谢灵运,认为谢灵运属于那种“不注意个人细节的文人。”于是,将谢灵运贬为永嘉太守,废刘义真为平民。

傅亮率百官迎接宜都王刘义隆到建康登基为帝。刘义隆当时有十八岁,他说道:“我缺乏才能,承受帝位,十分惶恐,怎么能够担当大位呢?”

司马王华对刘义隆说:“陛下宅心仁厚,远近皆知。先帝有大功于四海,他的声望至今未变。徐羡之、傅亮、檀道济、谢晦、王弘等五人地位相同,没有一个人为首,势必没有图谋不轨的计划,他们只不过想废除旧君主,控制年轻的君主罢了。”

刘义隆说道:“徐羡之受先皇遗命,功臣旧将充斥朝廷,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刘义隆召见傅亮,哭了起来,哭声感动左右的人,问起刘义符、刘义真等人被处死的经过,众人汗流浃背,不敢抬头。

刘义隆到了建康,群臣前去迎接。徐羡之问傅亮:“有谁能够与之相比?”傅亮答道:“晋文公、汉景帝之类的人。”

435年,徐羡之、傅亮上书,要求宋文帝刘义隆亲政,刘义隆开始亲自处理政事。宋文帝很喜欢文艺,他命令何尚之设立玄学馆,何承天设立史学馆、谢元设立文学馆、雷次宗设立儒学馆。

刘义隆生性仁厚谦恭,勤于政事,守法而不苛刻,宽容而不放肆,百官长期任职,百姓有所约束,三是年内,国家太平无事,人口增加,赋税徭役没有增加过,百姓早出晚归,很守本分,乡里之间,读书声相互可以听到,读书人注意操守,乡里之间以轻薄为耻,江南一带的风俗,十分美好,历史上被称为“永嘉之治”。

东汉后期开始,我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大移民时代,由于北方的战乱,很多人被迫离开故土,迁移到相对安定的南方。

东晋时期,很多北方大族举族迁移,比如北伐名将祖逖,率领自己的家族迁移江南,王导、王敦兄弟所在的王氏家族、谢安所在的谢氏家族,桓温、桓冲所在的桓氏家族,整体迁移南方,成为支撑东晋王朝的主要支柱。

大家族聚族而居,形成庞大的势力。族内有族谱,将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捋顺,家族有族产,族内的鳏寡孤独得到照顾,族内有学堂,培养家族的人才,头面人物在朝内做高官,提携自己的家族子弟,王谢家族的子弟世代为官,占据朝廷的要职。

还有一些零星的南迁人员,这些人来自文化、经济相对发达的北方,他们时刻盼望着回到家乡,东晋王朝利用这些人来支撑自己的王朝,因此,对待北方移民,比较优待,往往用原有的籍贯来登记他们,而不是将他们归为南方的州郡,这些人成为侨郡居民,只有户籍,不承担任何赋税。

来自北方青州、兖州、徐州的大量移民,组成了北府兵,成为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苻坚的主力,刘宋王朝的建立者刘裕,也主要依赖北府兵的支持。

大量北方人来到南方,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不过,北方侨郡居民不承担赋税,影响了南方政权的财政收入,所以,南方的一些强力人物,想通过将北方移民的户籍编入南方州郡,使他们承担起与南方人一样的赋税,这种政策叫做“土断”。

第一个搞“土断”的当权者是东晋大枭雄桓温,他在东晋晋哀帝时期,实行了南方的第一次“土断”,把辖区内的北方移民编入南方州郡的户籍册,合并了侨郡,使得国家增加了收入。

但是,后来的政治人物大都缺乏有效手段,“土断”逐渐衰落下来,很多新移民没有及时加入南方州郡的户籍,成为国家的纳税编户。

到了刘宋时代,刘裕仿照桓温,再次实行“土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