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喜欢儒学,而诸侯王之中,却有一个淮南王刘安偏偏顽固坚持黄老之学,处处与汉武帝作对,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长的儿子。读零零小说
汉文帝继位之后,他的哥哥刘长一直不服,一心想做皇帝。刘长造反未成,被汉文帝发配到四川,刘长心中悲愤,就绝食而死。
汉文帝一直努力树立忠厚的形象,没想到,到头来,连自己的哥哥也被自己逼死了,汉文帝搞到很不安。
民间开始流传着一首歌谣:“一尺布,可以缝到一起,兄弟一同穿;一斗粮,可以一块在臼中捣碎,兄弟一块吃;可是,为什么一对亲兄弟却不能相容呢?”
汉文帝把刘长的四个儿子都封为诸侯王,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四,刘长的长子刘安还称为淮南王,地盘在今天的安徽合肥一带。
刘安慢慢地长大后,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淮南国,国富民足,得到窦漪房皇太后的称赞。
汉武帝继位之后,对于这位叔叔很敬重,但是,鉴于汉武帝与淮南王治国思想的巨大差异,二人之间渐渐拉开了距离。
淮南王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的身边聚集了很多饱学之士,所写的著作叫做《淮南子》,里面包含了很多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学说,这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唱了对台戏。
淮南王身边有八个最有学问的贤士,其中一个叫做雷被的,在于淮南王太子比试剑术的时候,击伤了太子,两个人发生了冲突,雷被要状告淮南王谋反。汉武帝刚好要收拾这个与自己的治国之术唱对台戏的刘安,就下令调查。
淮南王刘安的一个孙子,叫做刘建,刘建的父亲刘不害,虽然是淮南王刘安的长子,但不是王后所生,得不到刘安的喜欢,没有被封为太子,刘建为自己的父亲鸣不平,就上书汉武帝,说自己的爷爷淮南王要谋反。
汉武帝派遣最有名的酷吏张汤来到淮南国,审查淮南王谋反一事,还派来了大军,淮南王刘安不想遭到侮辱,就自杀了。
是不是造反姑且不论,与皇帝的国策唱对台戏,本身就是找死,况且那些没有事情的诸侯王还被找茬削藩呢?
淮南王之后,汉朝再也没有出现与儒学唱反调的声音了,儒学一枝独秀,造成万马齐喑,好吗?肯定不好。
刘安之死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化进入一个死气沉沉时代的界石。
汉武帝时期,喜欢文人来点缀自己的盛世,众多文人之中,最出色的的当属司马相如了。司马相如是个四川人,擅长做夸张华丽的诗赋,他成年之后,来到京都长安,做了汉景帝身边的一名侍者,他想用自己擅长的诗赋取悦汉景帝,可惜,汉景帝继承了汉文帝喜欢简朴、清静无为的传统,不喜欢华丽呼哨的东西,司马相如始终得不到皇帝的欣赏。
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很富有,身边聚集着很多擅长写作的文人,梁王来到长安进贡并看望母亲窦漪房,司马相如觉得梁王很潇洒,就借口自己身体有病,辞了在汉景帝身边的差事,来到梁王身边,做了一个闲差,梁王喜欢打猎,司马相如就写了一篇辞藻华丽铺张的《子虚赋》,描述梁王打猎时的场面,写得很有才情诗意。
梁王本来希望自己的哥哥汉景帝安排自己继承皇帝位置,可是,汉景帝还是让自己的儿子刘彻做了太子,梁王很生气,就得了病,去世了。
失去了主人的司马相如只好离开梁国,回到四川老家。司马相如的家庭并不富有,回到四川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也没有什么正当营生,很窘迫。
司马相如有一个朋友做县令,叫做王吉。王吉想帮助司马相如,每天都很恭敬地去拜望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刚开始还接待王吉,后来就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理由,谢绝了王吉,王吉却更加恭敬地对待司马相如。
一个叫做卓王孙的大富商要宴请宾客,卓王孙听说县令王吉有一个尊贵的客人叫做司马相如,为了巴结王吉,卓王孙就邀请司马相如来赴宴。
到了中午的时候,卓王孙家中来了上百名客人,县令王吉也到了,司马相如还没有来,王吉说:“尊贵的司马相如没有到,我怎么敢吃呢。”
王吉亲自上门请司马相如来赴宴,相如身材魁梧,相貌俊美,穿着不凡,气质高贵,他出现在客厅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司马相如不是一个普通人。
王吉请司马相如弹奏一曲助兴,相如操起古琴,演奏了一首曲子叫做《凤求凰》,此曲高雅清纯,听者都觉得耳目一新。
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做卓文君,是个美人,刚刚守寡,回了娘家。卓文君在房中听到司马相如弹奏的曲子,不觉神魂摇动,觉得此曲就是给自己演奏的一般。
文君移动脚步,来到前厅,轻轻地将客厅的门移开一条缝隙,看那个弹琴人,是那么迷人俊美,文君不觉中,目光流露出爱慕的眼神,司马相如看见卓文君的目光,二目相交,深情款款,相如把曲子弹奏得更加富有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