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历历在目,这奏折多少能得到少许官员的拥护,哪知道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整个朝堂,随着奏折念完,立即炸开了锅,那些平日里斯文文的群臣,此时此刻仿佛发疯了一般,纷纷言语下西洋的祸国殃民之举。
弄得朱瞻基也有些怀疑,自己答应杨峥开海禁,下西洋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好在细心的他发现,愤怒的百官之中,还是有些官员没附和,如内阁就一言不发,就是户部也闭口不言,有了这个定心丸,才让朱瞻基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此时策划这件事的主谋出现在门外,顿时松了一口气,想着自己怀里还篡着人家的二十万两银子,顿时心生愧疚,再想到自己凄惨的生日,对下西洋又多了几分期盼,重新回到了这件事的讨论上。
皇帝的话儿刚落,群臣就开始涌动了起来,先是窃窃私语,跟着三五成群的商议起来。整个金銮殿上,竟是一片热闹。
杨峥今日是从安南回来头一次上朝,与这庙堂之上,还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叽喳喳的场面,心道:“两年前就听说皇帝广开言路,当时还心存疑惑,这会儿见了才知不假?”
这事儿还得从朱瞻基说起,自从解决了自己的叔叔后,年轻的皇帝,着实想放手干一场,首先就在言路上,效仿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善于纳谏。为此对謇义杨士奇等臣子说:”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恶闻直言,臣下相与阿附,以至于败。朕与卿等当用为戒。”明宣宗即位后则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一广开言路纳谏的风尚。他对大臣说:”汉唐诸君,文帝太宗能纳谏,文帝几致刑措,太宗致贞观之治,亦皆受善之效。”明宣宗对这几位重臣十分信任,对于他们提出的建议总是虚心接纳,君臣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当是时,帝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杨峥当时听了这个消息,还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起来有这种想法,还得怪前世的影视剧,把明朝的皇帝刻画得一个比一个,容不得旁人说一句不对的话儿,才有了这个想法。
正暗笑自己管中窥豹,忽觉得有人迎着目光竟然是郑和,郑和向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一脸的喜色,身后的王景弘马欢亦是如此,杨峥忙也点头示意,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朝堂上叽叽喳喳的声音持续了片刻,总算是停了下来,众人你,我,竟是新任的吏部尚书郭琎率先开口说话:“皇上,微臣以为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吏治清明,可谓是四海升平,用不着开海禁?”郭大人是当朝二儿,最近风头也不小,众人听了这话儿,纷纷开始附和,声势颇为壮观。
不知是不是同姓郭的缘故,又都是尚书,郭姿就很是这位新任的同僚,不等他话儿落地,就冷哼了声道:“郭大人的话儿说得好听,敢情你不掌管着户部,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难处,今日户部有多少银子,你也知道,我大明的税收也收得七七八八了,可户部仍没银子,不说这明年的黄河需要修,就是眼下秋季已到来,北方的蒙古人兵强马壮,每年这个时候都要生点事,打一次仗可都是要钱的,你在问问工部的黄大人,这江南的运河明年是不是要修了,南京城墙有几处被大雨冲刷了,还需不要需要修一下,你再问问这天下的官儿,下个月的俸禄还要不要,万岁爷到现在都登基五年了,都没有正经过一个生日,咱们这些做臣子的难道就真的忍着心一直装作不知道么,不开海禁,不下西洋,这银子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