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逍遥江山> 1556章:上心念下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56章:上心念下民(2 / 4)

太原直隶州、宣化直隶州、嘉兴直隶州、归化直隶州、广威直隶州等地秘密屯田,且种植荞麦,其用意不用说,都能看出一二,更别说今日一早,黎利下罪己诏,其心思如何,不言而喻了。

虽知对方求和不过是缓兵之计,但杨峥还是隆重接待了对方的使者,一时宴饮极欢,待对方使者送出交州城,依着军师徐朗的建议,命人立即把与议和的详情一五一十写下来,密报给隐藏在义安城的锦衣卫,按照杨峥交代,与第二日一早,马上送人拿出传抄散发。这一来不得了,言路哗然,群情激愤,一起上言上书攻击皇帝这是丧权辱国,为了配合对方的舆论,杨峥通过背叛而来的地方官员发送邸报、塘报都是官方所办类似今天“大内参”、“小内参”一类的东西。邸报乃首都朝内的政情大汇总,记载皇帝旨谕和朝臣奏议;塘报内容多为地方军政大事要闻辑录,一般通过官方驿递系统在京城衙门府署送递并发至四方官署,一时黎利求和消息可谓是传遍安南每一个角落。

黎利甫听消息,大吃一惊,他着实没想到对方不但看出了自己的心思,还给出了如此致命的一击,将自己不顾脸面求和一事公布与天下,平日里多不说话的言官这会儿一个个却是精神百倍,他们引经据典将皇帝此举硬是骂成了丧权辱国之举,就差没骂皇帝是暴君商纣王了,气得黎利当天就病倒了,若非太医及时诊断,指不定还有什么后果。

此举的结果着实有些出乎范文巧的意料之外,一来他没想到大明根本不给他们求和的机会,这么快就做出了反击,二来言官会有如此大的反应,阮卿首先打出“一寸山河一寸金”的旗号,坚决反对弃地,干脆把皇帝痛骂了一顿,骂了就骂人了,偏生人家还慷慨激昂了一番,却永远不说正题。

唯独几个有见识的才学之士才看出此举 无奈与皇帝的卧薪尝胆,只可惜看出的人太少了些,大多的文武百官却大受启发,纷纷按这个调子发言,结果求和一事几彻底当做了罪不容诛的事情了,便是他这个发起人也被着实痛骂了一顿不说,还捎带了范家列祖列宗了,对此范文巧头疼不已,却又解释不得,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了。

^^^^^^^^^^^^^^^^^^^^

ps:古代帝王,虽为王,却也是人,是人,难免也会犯错误。“罪己诏”本来是帝王们知错改错的好机会,可相当多的帝王们,却拿了它来装点自己,或者只是应急,并不真的要改正,这一来,下“罪己诏”的次数越多,也就越是不把“罪己诏”当回事,“罪己诏”反而成了他们的挡箭牌,所以,越到后来,问题就越严重,以致到了国难不可收拾的地步。

罪己诏最大的好处,是求得人们的理解和谅解,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白居易写的<贺雨>诗,就是一种对帝王的理解和谅解。诗中说的是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迄翌年春,持续大旱,帝乃“罪己”求雨,雨降。白居易《贺雨》诗曰: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凝为油油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而纵观古代帝王,罪己诏多半会用,且多半是在国事不可收拾的时候用的最多,这一点,朱由检就一个最好的实例。史书上说,明朝皇帝朱由检,在位十七年,“罪己诏”没有少下。<明史>中记有五次之多:“冬十月庚辰,下诏罪己,辟居武英殿,减膳撤乐,示与将士同甘苦。”“甲寅,诏天下停刑三年。”第三次,“闰月癸卯,下诏罪己,求直言。”“六月癸亥,诏免直省残破州县三饷及一切常赋二年。”“壬申,下诏罪己。”

如明朝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就下了一道“罪己诏”,这道“诏”的内容不在自责,而在自曝官场腐恶内幕: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便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奸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于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这位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怕自家人说他是给自家脸上“抹黑”,更不怕“敌对势力”用来攻击大明的制度设计,而是口无遮拦,来了个“官场腐败大揭底”。

问题揭露出来了,但他改不了,却又助其发展,及至流贼犯皇陵,帝素服召对廷臣。陈子壮进言:“今日所急,在收人心。宜下罪己诏,激发忠义。”帝纳之。崇祯帝下了“收人心”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