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已经说到了这份上,杨峥也不好意思继续躲在厢房里恩恩爱爱了,再说了沈艳秋也不让啊,只好满脸不悦的上前启开了门闩,正要走出去,忽然想到了什么,又回头笑眯眯的道:“姐姐忍耐几日,等你家相公办完了事情,咱们温故而知新?”
沈艳秋小脸绯红,可看着杨峥一本正经的模样,轻轻嗯了声,道:“人家……人家,人家洗白白等你?”
“我日,这让不让人活啊?”杨峥险些有些站不住,堂堂的弥勒家说出如此动人的情话儿,不要人命才怪你。
杨峥重重的吸了一口气,道:“嗯,洗白白,多洗几次,你家相公就回来了?”
沈艳秋点点头,拉住他的手道:“你此去也要小心,不然人家……?“
杨峥伸手在她鼻梁上轻轻点了一下,道:“知道了,你家相公还要回来温故而知新呢?“
沈艳秋嗯了声,这才依依不舍的松开了他的大手,道:“你快去吧,莫要让人家等得着急了?”
“我日,坏老子好事,多等一会儿也是活该?”杨峥骂了声,走了出来,就见古井的太师椅上,端坐着一老头,须眉长发,一把胡须随风而动,浑身的仙风道骨之感便是瞎子也能看出,这可是前两日杨峥按照后世张三丰气质,面容,精心设计,不得不说杨士奇的文人气息,欣长的身子配上张三丰的面容,还真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这会儿连他也疑惑这老头就是张三丰了。
不过这种感觉很快就去了,一看杨士奇那贼眉鼠眼的眼珠子在乱转,杨峥就气不打一处来,这老家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摆明了算好了点儿听chuang戏,你倒是舒坦了,可老子不舒服啊!“
心头正愤愤然,早已听得动静的杨士奇立即扭头看了一眼,一看杨峥的面容,立即嘿嘿一笑道:“小兄弟对不住了,老夫也不知道你与弟妹还有这种爱好,打扰了,还请见谅哦?“
杨峥正借此发发火,谁知这老头先来了一个认错的态度,又是一脸赔笑的模样,可谓是态度极好,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不是,加上这老头与自己关系,心头的那股怒气顿时消得干干净净,道:“杨大哥说哪里话,这种事情,一日不温故也不打紧?“
杨士奇哈哈一阵大笑道:“杨小弟不愧是杨小弟,这话儿我喜欢!“
杨峥嘀咕道:“你姥姥的,你当然喜欢了,痛苦的可是老子好不好?哎,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不是因别人的痛苦而高兴!“
“杨大哥,怎这般急?”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杨峥这才想起正经事来,忙出声询问。
杨士奇一听正经事,脸上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样立即去得干干净净,不急不行啊,眼下京城这局面,稍有不慎,怕是难以应付了,尤其是诸王闹得最凶了,不少人更是开始喊朝廷有奸佞之臣了,要清君侧了。
杨峥暗暗点了点头,当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认为元朝之所以经常发生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没有立太子,因此他一称帝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他还看到当元末农民起义四处爆发的时候,元王朝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有鉴于此,洪武三年他就作了封藩的安排,即把各个小儿子封到各地当藩王。他为了不使天下人感到他私心太重,在封藩前还特意作了一番表白: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封诸子为王的目的在朱元璋正式诏谕中也有叙述: “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固内外之势者。联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为皇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第五子为吴王、第六子为楚王、第七子为齐王、第八子为潭王、第九子为赵王、第十子为鲁王、使孙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建藩辅,所以广盘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这样做好处自然不少,为此朱元璋对此颇自得,强调封藩关系大明江山的安危,“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封建诸子,期在藩屏帝室。”“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给诸王以一定的典兵之权,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至19000人,在诸王的王国中,不仅置文官,还设武将。朱元璋宣称: “朕封诸子颇殊古道,内设武臣,盖欲藩屏国家,备侮御边,闲中助王,便知时务。所以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长久之计”不但没有起到“藩屏国家”的作用,反而给了他后代不少的心思,因为他定下的藩王规矩中,其中有一条若是朝中有奸佞之臣,封王是可以清君侧的,正是这条规矩,才让藩王有了起兵的借口,他死后,
朱允炆即位,史称他为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杀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