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我顺利地考进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于新闻学专业。择天记www.x5200.com新闻系85级共有六十多名学生,分两个小班,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很多还是各地的“高考三甲生”,不仅成绩优秀、才华夺目,而且思维活跃、能力突出。在这个群雄逐鹿、各领风骚的新集体里,我的性格弱点慢慢就暴露出来了。
进入大学之后,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在社交、能力的表现上,与那些成熟老练的同学相比,就显得天真和幼稚了。为此,我曾苦恼过不少时间。
大学四年,是我思想渐渐成熟、并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起步时期。实际上,在我成长的80年代、90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计划经济,到双轨制,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似乎要在20年的时间里,走完西方200年的路程。而身处其中的我们,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也要跟上社会的变革脚步,不断地调整自己,摸索进步。好在,我是个自省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的人,并不愿意困在“书斋”中,做个书呆子,而是愿意加进时代的洪流,跟着时代一起前进。
当时,各种思潮在大学里涌动。哲学热、诗歌热、琼瑶热、三毛热、台湾校园歌曲热、舞会热、迪士高热,一阵一阵风潮,让大学生们趋之若鹜。人道主义、存在主义、未来学、系统论、朦胧诗、流行歌曲,从我们的嘴里,好高骛远地飘出。比起现在的年轻人,我们显得书生意气,有很多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缺乏务实精神和经济头脑,不过,我们也显出了难能可贵的纯真和热情。
我成长的8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纯情的时代、启蒙的时代、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分化的时代——到了90年代,主义、思潮、真理这些务虚的热词,从人们的嘴里逐渐隐退了,而市场、利益、金钱这些冰冷坚硬的词语,突兀而起,成了时代的关键词。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社会也变得更加芜杂和包容。这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身处其中的人,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判断,懂得取舍,确认价值。
坦白地说,与我“星光熠熠”的小学、中学时代相比,我的大学时代较为平淡无奇。这就涉及到,在我自己的成长教育中一个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我曾经的耀眼和光环,导致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因为过分追求完美,我不能接受生活中的残缺、丑恶,特别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局限,因此缺乏幸福感。面对自己的不足,我往往有消沉、退缩、畏难的情绪。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都不敢冒险,不敢尝试,不敢充分展示自己。对于种种需要进取的事情,我往往将其视为麻烦;对于种种需要变化的机会,我又喜欢选择逃避,不懂得如何争取和把握。这些弱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另外,由于从小在赞扬声中长大,我有时会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希望人人都能喜欢自己、认同自己,这就免不了有一定的虚荣心理和脆弱心态。但凡和别人的意见不同,或者只要听到一些不好的议论,我就惶恐不安起来。因为害怕陷入矛盾和麻烦中,我也显得有些瞻前顾后,过于宽容、忍让,进而退却、放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
同时,由于一贯受到家人的宠爱,我已经习惯了被呵护、被照顾,自我中心意识较重,所以在集体生活中,我容易感觉孤独。又由于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与社交技巧,不谙人情世故,我较难与别人打成一片。久而久之,原本活泼外向的我,性格也变得有些内向和孤僻起来。
这些性格上的弱点,导致我在踏入社会之后,走了一点弯路,而这些弯路,恰恰又使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汲取了自己的教训,避免了让孩子重走弯路。
我深深地体会到:“状元”并不意味着快乐,成绩并不代表着一切,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积极、成熟、快乐的心态。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回忆这段“状元”往事,并不是我想“重提当年勇”,而是我希望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和教训,以便让孩子们借鉴我的经验,更茁壮更全面地发展。我的学生时代当然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它们形成了我一生的品格宝库,让我终生受益无穷。
一、因为一直是优秀学生,所以,我几乎把“优秀”当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事,我都会尽心尽力,努力做到优秀。这使我避免了那种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人生态度,也使我成为了一个胸怀宽广、视野辽阔的人,不会因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我把人生当成一所不会毕业的学校,希望自己能终生做个好学生,不断地学习、成长。
二、因为学生时代“起点”较高,颇受关注,所以,我对荣誉、名利较为冷静、淡泊。我也一直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