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都还不赖,组织里的信徒们在这些人的带领下跟清军玩游记,也打了几场胜仗。而且他们内部的提拔制度很坑爹。巡抚张鸣骏的思想很常规,擒贼先擒王,将这个善友会的首领抓住再说。可没有想到他们的首领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抓了一个又一个,总之一句话,他们不缺领导人。
接着,这个善友会还跑到山西去闹事,弄得山西巡抚和总督头都大了。大顺的高九英还在呢,善友会又来了,这不是纯粹添乱吗?于是,他们开始大张旗鼓的镇压了,还有源源不断的捷报送上。
福临疑惑道:“妖党妖党,既然是党,并不仅仅是善友会一家吧?”
多尔衮道:“那是自然。就算不是善友会,也不能轻易的放过他们。”
“不知道,这份邸报的数字上,有多少是无辜的老百姓。”福临看着那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忍之极。
多尔衮劝道:“皇上仁慈,这是好事。可是,这些妖党便是藏身于百姓之中,妖言惑众,若是不杀,后患无穷。”
福临点点头,他知道他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不应该去关心几个升斗小民的生死。可是,现代人特有的心软又让他有些迟疑。想了想,他又道:“李自成兵败,江南安定,英亲王和豫亲王也可以班师了。”
多尔衮道:“我还是觉得用汉人来治理汉人会好一些。我想派汉人大学士中的一个去江南,皇上意下如何?”
福临思考片刻:“洪承畴吧。”
多尔衮道:“可行。只是,钱谦益等人如何处理?召他们进京吗?”
说实话,福临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皱眉道:“此人名声已经很臭了,召进京做什么,让人家笑话我们吗?”
多尔衮却不同意他的看法:“此人虽然不堪大用,可之前我们也答应过他官职不动。天子一言九鼎,皇上不得不让他进京啊。”
“那其他人就算了吧,”福临依旧不同意,“我们可没有这么多这么多官职来养活这些闲人。”
其实,朝堂上对这件事的反弹也很强烈。满人们就不要说了,本来官员位置就有限,分了一半给汉人就算了,剩下的一半汉人还要来分,要不要这么过分啊?不行,坚决不答应!汉臣们也不乐意,他们认为这些人的人品很有问题,和这些人共事,简直是降低自己的档次!
多尔衮哭笑不得。
“他自己不也是投降我们的吗?前明,李自成,接着又是我们大清,他还有脸说别人品行有亏!”
早上在朝堂上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吏部熊文举,当时福临也听得嘴角抽搐。人家钱谦益好歹只换过两个东家,你都跳槽三家了,还嘲笑前者跳槽太凶猛?钱谦益在他面前都可以挺直腰板了有没有?
多尔衮叹道:“看来,这些人还是不能重用。前明党争激烈,宦官专权,这些人沾染了这种习气,若是带到大清便不妙了。”
没错,福临对党争没有什么体会,对宦官的感受还是很深的。他原本是没有这么多人伺候的,可住进紫禁城之后,那些太监们就如同潮水一般的涌过来,无孔不入,大有“伺候好皇帝再次翻身做主”的味道在里面。
多尔衮也被这些太监包围过。说实话,前明的太监伺候的就是比自己带来的强,有眼色。手边的茶水永远是温度适合的,靠垫也总是被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出门的时候披风是常备的,有什么事情一个眼神他们就能理解。可是,多尔衮一直牢记着前明太监干政的教训,又住在宫外,才没有被他们腐蚀。
“皇上可千万不要被那些太监给左右,这些阉人只知道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做为一个合格的叔父,多尔衮觉得自己很有提醒侄子的必要。
福临当然点头。前明并不是什么都是好的,南明那些无条件投降的文武官员,北京的这些投机取巧的太监,都是不能重用的。如果重用钱谦益这种人,定然会导致南方文人的不满,更何况,福临自己对这些人也是有些不屑的。
这种“坏事明朝,误江南数万之生灵”的“两朝领袖”,“在前朝则坏前朝,在今日必坏今日”。多尔衮似乎看出了他心里的想法,摸了摸他的头顶,道:“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你要记住,做为天子,有时候不得不用小人,比起君子来,小人才更好的控制。只是要小心,这世上,有真小人,也有伪君子。真小人倒是无碍,唯有伪君子,卑鄙无耻,这种人,千万不能重用。”
作者有话要说:
钱谦益有一次穿着一件奇怪的衣服,大领子小袖子,人家问他怎么穿这种款式,他说,大领子是纪念明朝,小袖子是象征清朝。别人便嘲笑他,不愧是“两朝领袖”。
另外,某溪不是专业写手啊,每天一更已经是极限了,真的。上班的地方离得远,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晚上到家的时候也将近六点。然后我们两个还要做饭,一般吃完都要将近七点了,立刻就要坐到电脑前码字。这篇文码起来又格外辛苦,因为要查一堆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能日更,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