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把英国变成印度吧(下)
英格兰王国,伦敦郊外
作为泰晤士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早在罗马帝国时代之前,这里就已经是相当发达的农耕区,并且盛产多汁牧草,适合饲养马匹,所以畜牧业也很兴旺。到了英格兰王国形成之后,全岛最富饶最发达的伦敦平原,就一直是历代君王的统治核心,到处遍布着金雀花王室名下的牧场和农庄。
然而,在这个黑暗的夏天,随着恐怖的黑死病和其它一系列不知什么瘟疫的急速扩散,让这片土地上的牧羊人和农夫都在瘟疫之中成批死去。伦敦平原上一时间横尸遍野,废弃的村庄中看不见炊烟,走进那些小小的泥屋或茅屋,能找到的多半只是几具腐烂或被动物啃噬过的尸体。道路边随处可见森森的白骨,尸体多得无法掩埋。水果和麦子都只能腐烂在地里,而家禽和家畜则跑得满地都是……到处都是死人或半死的人,偶尔有几个活着的人,也是仿佛行尸走肉一样在到处游荡,嘴里念叨着一些无意义的词汇。
——如此荒凉死寂的情景,简直恍如人类的历史已经结束,世界的末日已经降临。
不过,到了秋天的时候,靠近伦敦的某些废弃农庄,居然又一次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那些长满了杂草的田地里,也再次出现了忙忙碌碌的身影……当然,这些村子原来住着的农奴基本都已经上了天堂,无法再让他们的灵魂为领主卖力劳碌,此时在伦敦平原上耕耘的农夫,已经换了一批截然不同的人。
这些新来的农夫,普遍个子瘦小,皮肤也比绝大多数英格兰人都要黝黑得多,但又比南方的黑人差了点儿。他们赤着上身,只在胯下缠了一条裹腰布,被繁重的农活累得腰弯背弓,脊椎好像是一节一节的麻绳,就是打井水用的那种。锁骨高高地突在外面,活像狗戴的项圈,浑身上下疤痕累累,从胸部往下,到腰部,再到臀部,触及之处,都是大大小小的伤口和疤痕,就像岁月的鞭子在他们身上刻画出的记号……
——这些棕黑色皮肤的农夫,来自万里之外的印度,大多数属于古印度社会最低阶层的贱民。
在监工们的皮鞭与呵斥之下,印度贱民们拿着锄头、镰刀、铲子等各种工具,清理着荒废已久的田地,播洒上速生作物的种子。不知为什么,这些印度人的农活于得有些生疏,但绝对已经非常卖力。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这些印度人还要等到五百年之后的维多利亚时代,才会以殖民地属民的身份,大规模地出现在不列颠的土地上。但在这里,依靠哆啦a梦的随意门,英格兰王国提前五百年拥有了一大批印度臣民,可以靠他们来填补大瘟疫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让琼女王陛下的庄园免于抛荒。
——很可悲的是,就在短短一年之前,欧洲各国的君主还在为人口爆炸的巨大压力而头疼,但到了此时此刻,如果这些君王还没有死的话,却要为如何搞到新的臣民,来填补他们空空荡荡的国土而发愁了。
※※※※※※※※※※※※※※※※※※
“……哎,这些印度人看上去于活倒是挺勤快的,可是……为什么全都瘦得皮包骨头?简直比英格兰最贫穷的几个郡的农奴还要瘦弱,而且穷得穿不上衣服……他们难道不知道羞耻也不怕冷吗?”
看着那些在田野间忙碌的黝黑身影,琼女王眨了眨眼睛,对身边的“天使”王秋问道,“……传说之中,印度不是一个四季温暖,盛产香料,流淌着蜜与奶的幸福之地么?而我之前通过那道神奇的门,亲眼看到的印度风景,也是那么的富饶和美丽……可是这些印度人过得也太惨了吧”
——对于常年生活在黑暗与寒冷之中的中世纪英格兰人来说,传闻中出产着香料、染色棉布和宝石等许多好东西,并且四季如春,永无霜雪之苦的印度,绝对是一个值得迷恋的美好之地,宛如想象之中的天堂国度:绝大多数中世纪的欧洲人,对传说中的东方,都有着上述美好幻想。琼女王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而威尼斯商人和穿越者在通过随意门去印度“搜集”这些移民之时,跟着过去的琼女王陛下亲眼看到的印度风景,似乎也证实了上述印象:热带的阳光是如此明媚,风中仿佛飘散着香料的气息,恒河两岸的土地之肥沃,堪称鱼米之乡,到处是绿油油的稻田,还有金黄的麦浪,外加无数清清的池塘。池塘里长满了圆圆的睡莲,懒洋洋的水牛踩着池塘边的泥泞,嚼食着莲叶……但是,生活在这样一片田园牧歌之中的绝大多数普通印度人,却并没有过上什么天堂般美好的日子。
事实上,粗看起来,他们大多数过得似乎也跟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差不多,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饿得双眼发绿、半死不活。少部分甚至似乎还过得更糟糕一些,连最简陋的茅草屋都没得住,全家人只能睡在路边或树下,就跟乞丐或流民似的,不过脸上倒是少见愁苦之色,让人很难明白他们为啥还能笑得如此开心。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穷得连衣服都没得穿的怪人,不琢磨着如何劳动赚钱买衣服和养家糊口,却整天蹲在墙边摆出个奇怪的练功姿势,自己饿自己,一直到最后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