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酒办的很热闹,壮壮小胖墩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都说这孩子长得好,长得像父母二人。。萧明瑜依旧脸盲,依旧无法看出孩子同大人之间具体想象在那个部位。满月酒过后,日子平静的流失。
宫里却不平静,先是太子殿下得了一场风寒,本来只是个小毛病,却不想用了药没见好,病情还越来越严重,弄得苏皇后和景福帝都大发雷霆,太医们个个寒噤若禅,战战兢兢,小心用药。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如此情况下,太子殿下的病情自然没什么气色,不过病情总算稳定住了,没有继续恶化下去。
景福帝这边日子也不好过,换季,身体不舒服,时常咳嗽。太医开了药,可是景福帝忙着政事,很少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就算总管太监在旁边时刻提醒,景福帝也不当回事。貌似自从年初那场昏迷后,景福帝的身体就不如从前。只是他自己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还当自己是三四十岁的壮年人,时常为了政事忙碌,忙起来就不要命。
雪上加霜的是,西北战事开启。因为边关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一开始就是节节战败。等战事消息传递到京城的时候,边关已经失去了三座城池,这三座城池被西凉军队抢劫一空,不仅如此,西凉绝对一把火将这三座城池烧了个精光。绝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没有逃脱出来。三座城池,就死了十几万人。
皇帝一听,极其震怒,差点当着朝臣的面吐血。即便忍着没吐血,景福帝那脸色也极其难看。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坚决要临战换将,至于之前镇守边关的将领,无论官职大小,统统问罪。官职大的,直接押回京城受审。官职小的则是戴罪立功。立不了功,不能杀回去,那就自杀吧。好歹能够保全全家人的性命。
景福帝下了决心,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即便内阁不批皇帝的这道旨意,皇帝也决定一意孤行,直接下旨意命刘长卿整装,三日后出发去西北,统领全军。同时周乾也请命去西北,景福帝本来是不愿意的,皇子离开了皇帝的眼皮子,总会让皇帝心头不安。不过想到京城和宫里的局势,想到了太子的处境,最后景福帝还是同意了周乾的请命。趁此机会让周乾出京,免得同太子两兄弟你争我夺,闹的太难看。同时对于周乾如此识趣,也表示满意。
至于太子殿下,拖着病体上朝,听闻这一决定,顿时如同遭受了晴天霹雳,其他书友正在看:。眼神阴霾的盯着周乾。景福帝当周乾兄友弟恭,离开京城是为了避免兄弟相争。但是在太子殿下看来,周乾这一去,分明是为了兵权。别忘了,景福帝就在之前刚刚命令了刘长卿做西北都督,统领西北全军。刘长卿虽然算不得周乾的正经岳父,可是好歹也是有亲戚关系。有刘长卿的关照,周乾想要得到兵权,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好一个周乾,算计得真好。太子殿下咬牙切齿。不过没有明着站出来反对景福帝的决定,而是让下面的人出头,提出反对。理由很正当,周乾身为亲王,不宜亲身涉险,而且皇子掌兵也是大忌。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景福帝今日格外的固执,任何反对声音都被强行压制,内阁的反对也视而不见。一意孤行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至于反对周乾,理由的确很正当,景福帝就说了,让周乾去西北是做监军,同时负责一部分后勤,并不会直接上战场,也没有领兵打仗的资格。周乾又没在战场上历练过,就算是想上战场,刘长卿也不敢放人。
皇帝的一意孤行,让周乾如愿以偿,终于可以离开京城这个让人窒息的地方。至于太子殿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既然无法阻止周乾去西北的事情,那就安排人在西北,给周乾下绊子,死死的盯着刘长卿和周乾二人。一旦这二人有什么不法的事情,定要及时禀报。届时在朝中做篇文章出来,定能让周乾竹篮打水一场空。太子殿下轻咳一声,只可惜以他的身份无法离开京城,更不要说上战场打仗。
皇帝说三日后离京,那绝对是三日后,一点折扣都没有的。
韩氏很惊慌,刘长卿去打仗,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来。刘长卿身为大都督,安全方面应该不用担心,可是长年累月的不回家,韩氏光是想想,就难受得不行。刘长卿也有些舍不得韩氏和孩子,可是男子汉,尤其是从军的男子汉,最大的愿望就是浴血疆场,马革裹尸,有一天能够战死在疆场,也不枉费来人世走这一趟。刘长卿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只能抱着韩氏,轻声的安慰她几句。
韩氏哭够之后,也冷静下来。皇命不可违,刘长卿这是去建功立业,却给刘家人争功勋,挣爵位,为孩子们搏前程。她不能在这个时候拖后腿。所以韩氏嘱咐刘长卿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要以她为念。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王府,萧明瑜得知周乾要去西北,先是一愣,发呆了好一会,最后幽幽一叹,对周乾说道,“王爷趁此机会离开京城也好,京城这里的水浑浊的很,想要痛快做点事情都不行。”
“只是苦了你,留你一人在京城带着孩子,本王着实不放心。太子妃那里暂时蹦跶不起来,皇后那里你要小心。若是没必要,就别进宫去。”周乾不放心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