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扬州(也曾被称作广陵),风景似画,四季如春。
我们租了户小院,跟在大理时的户型差不多,院子还要小一些,为了图便宜,位子离城里的主街有些远。才到不久,太爷爷就托人给我们送来一封信,大意是嘱咐我们各自改名后,靠自己打拼,不得好吃懒做,信中特别交待,要旭峰一到扬州立马入伍当兵,绝对不准成天到晚“守起女娃子”。
旭峰自然是争气的,我们还没找好铺面,他就已经从卒子升做都头(宋代军队最基本的建制,底下管一百号人)了,驻扬州的军都指挥使孟大人十分赏识他,结果他只能住在守营里隔个几天才能回来一趟。
虽然这几年我们也存下了不少钱,可来到扬州这个高消费地方后,我们才充分领悟到什么叫“钱到用时方恨少”。我和瑞新半月来跑遍了扬州城,围着大街上贴着出售牌子的铺面挑来选去,地段好的买不起,买得起的地段又太差。
这天,我脚走得打泡,在马路边找个槛子一屁股坐下:“瑞新,要不咱就买那个便宜的小铺子行吗?”
“姐,你不懂,开店子做生意那地段太重要了。”
“瑞新,不是说酒好不怕巷子深么?”
“嗨,你听人瞎说,屁的,等到人家知道你这里酒好的时候,你早就饿死了。”
“可你相中的那铺面,价太高咱连零头都付不起呀,咋办?”
瑞新学我一屁股坐下,眼珠子骨碌直转,他差不多有个一米七五的样子,比旭峰还高,又黑又肥壮。我曾经调侃过他:“瑞新你咋能长成这样?你小时候那么瘦,现在像头狗熊!”他回答说那还不是怪小时候给饿狠了,所以后来一天到晚就惦记着吃。
坐了会儿他对着我极其认真:“姐,你信我么?”
我纳闷着,咋你们个个都爱跟我说这句话呢,素意说,俊山说,旭峰说,现在连你也说,便不耐烦地甩给他一句:“别用肺说话行吗?说的全是废话。”
瑞新咧唇一笑:“嘿嘿,咱这点儿钱肯定是买不起那铺子,但是租得起呀,我扒算了下,开酒馆太累了,而且还得请好几个伙计成本太高,不如咱还学徐伯开个茶馆,垂个帘子让你弹琴,凭你的琴技,就算不用天音公子的名号,照样在扬州打得响。反正咱初到中原,既没人认识你,也没人听过你弹琴,再说我们全家都改了名字,谁知道呀对不对?”
我嘟哝着嘴有些犹豫:“行不行啊,万一赵受益又找过来,逼你姐去给他当小老婆怎么办?”
“嗨!你管他呢,咱天高皇帝远的,他怎么会知道呢?这又不比是汴京。你从前当天音公子的时候不老穿儒衫吗?咱换成裙子,女装,谁还知道啊!大不了,你再蒙个面纱什么的总行了吧,实在不行,我给你脸上整个疤子,巴准人家看不出来。”
我撕了把他的耳朵,扯得他哇哇直叫:“好好,不整疤子,哎呀,姐,咱这不急着要挣钱吗?你饶了我吧行不行,我饿死了,早上都没吃饱。”
我们寻了个路边摊子,他一口气吃光了两碗阳春面,我还半碗都没吃完,我刚说了句:“瑞新我不想吃了,”一个衣衫破烂的孩子突然窜到我旁边的空位上坐下,一把抢过我面前的碗,呼拉拉几筷子吃了个干干净净,完事了他还把碗底使劲儿舔了舔,吓得我眼珠子差点儿没掉下来。
面摊老板奔了过来,像赶绿苍蝇似的:“嘿,小孩,你敢抢我客人的东西吃,看我不打死你--”
我忙把面摊老板拦住:“别别,我请他吃的。”
那小孩五六岁的样子,全身又黑又脏,指甲缝里都是污泥,我和瑞新都是孤儿,特别是瑞新,他小时候也在街上乞讨过,我想他心里肯定是酸溜溜的。
瑞新一搁筷子:“哎,我说老板,再给来两碗面!”
那孩子本来想溜的,见我俩对他一脸善意,也就坐着不走了,一会儿小心地打量我,一会儿瞅瞅瑞新。
我怜声问:“小弟弟,你多大啦?”
那孩子小心翼翼地盯着我不敢和我说话,老板喜滋滋地端来两碗面,我还以为两碗都是给那孩子的呢,哪知这个时候瑞新还能再吃一碗,另一碗被他推到小孩面前:“来,哥哥请你吃!”
吃完第二碗面,我尽量温和着语气问小家伙:“小弟弟,告诉姐姐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一脸的天真:“我不叫小弟弟,我叫三妮儿,住在那后面的小巷子里。”我和瑞新对视了一眼,心道原来是个小女孩儿呀。她的声音很稚嫩,说话的时候睫毛扑闪扑闪的,我这心里禁不住一酸,转头再看瑞新眼角都漂上泪了。
瑞新柔声问她:“三妮儿,跟哥哥说你咋一个人跑出来了?你爹娘呢?”
三妮儿低下头,小声答道:“我没爹,我娘不让我叫她娘。”
顿了顿,一时我们都作不上声。我这眼泪又不争气地眨巴了出来,瑞新眼圈也熬得红红的,心里特别难过,我真想把她领回家,这么小一孩子难道就这样流落在街头吗?
面摊老板凑了过来:“我说二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