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日本臣服(五)
若不是赵旉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历史,到了明朝这个问题会更严重,只要与日本人往来就是“通倭”死罪(尽管有权有势者总有办法免罪),虽说有防范倭寇的因素,但封锁信息恐怕也是目的之一吧?不然为什么即使在倭寇之『乱』并不严重的那些时间段,官府也从不对日本人个体的善恶进行甄别呢?虽然民间和基层的执行要灵活得多,但既然这样的政策能够制定出来,也就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一点高层的想法吧?
历史上也只有后来的蒙古人过于自负,不屑于搞这些花花肠子,日本人不称臣忽必烈就派兵远征,结果连败两场,赔上了几十万条人命,反倒增长了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实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虽然这两招成功地蒙蔽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但官吏士林之中的明白人还是有不少的,他们自然一个个引以为耻。< 茅山后裔 最新章节 >但是心里再不痛快,对于日本这个茅坑里的石头(其实现在的韩国棒子也差不多,整天在旁边恶心你,偏偏中国又没能力灭掉它,反正他们也没能力威胁到中国,中国『政府』就只能装聋作哑,对那些恶心的事件冷处理。可惜现在有了网络,消息很难封锁,于是全国人民一起被韩国人恶心,而『政府』对外无能的形象则更加深入人心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无奈地忍下这口气(但历史上由于没有赵旉这个变数,这份耻辱将渐渐地被人淡忘,以致于到了清代根本没哪个中国人知道身边那个小国居然从未对自己屈服过,哪怕只是形式上的。当然,这在属国数目相较前朝少得可怜却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满清,其实算不上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因此当日本臣服的消息传来之后,一些内心深处一直怀有遗憾的古代“愤青”们立刻就沸腾了,甚至还有人买鞭炮当街燃放以示庆祝,而中日之间几百年来的纠葛也终于大白于天下。
想到如今的大宋居然做到了华夏历史上最强盛的隋唐时期都没有做到的事,普天之下的大宋臣民无不自豪,再加上大宋这些年来开疆拓土、威服四夷,国内也一副繁荣太平的景象,虽然财政由于支出太大依然有点紧张,但知道此事的人毕竟不多,于是赵旉在大宋朝野的威望更胜从前,甚至有不少原来坚定的反对派也因为他在内外两方面空前的成就而转变了立场,而前几年就已经有人鼓吹的“盛世”之说也受到了广泛认可,连一向都以挑刺找茬为主职的言官们,也纷纷上书请皇帝与摄政王“二圣”泰山封禅。
支持率提高不是坏事,即使是一向务实的赵旉对此也非常高兴,这样一来他以后的改革推行起来将肯定会更加顺利。但“泰山封禅”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就多少令赵旉有些反感,何况目前大宋的财政也不宽裕。不过转念一想,适当地搞些盛大的仪式可以激励士气民心,也能向友邦敌国展示实力,如记忆中的天安门阅兵式,只要量力而行,也未必就一定是什么坏事。何况赵旉早就有心在泰山建一座大型纪念馆,以纪念那些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圣贤和英雄们,并以此兑现他昔日对官兵们的承诺,让那些为华夏复兴而浴血奋战的英烈和功臣们有机会与那些先贤一同接受后人的瞻仰。
虽然改了主意,但目前朝廷暂时没那么多钱去搞这样重要的仪式(如果奢侈一点的话,泰山封禅的开销不亚于一次规模不小的对外战争,即使节省着办,花费也绝不是一笔小数目。),除非赵旉狠下心来增加百姓负担,例如增发纸币或是强制劳役。因此赵旉以其父亲的名义下诏说,如今的大宋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起『色』,但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好头,何况如今国仇未报,就算要泰山封禅,也得等大宋兵发关外,将那些当年“靖康之『乱』”的罪魁祸首斩尽杀绝再说......
话说《宋日友好协约》签署以后,大宋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派出官吏依约接收了日本九州岛南部的萨摩国与大隅国,改设为萨摩县与大隅县,隶属于琉球省。虽然两地面积有限,加起来也还不如后世中国的一个直辖市(含所辖市县)大,而且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也就鹿儿岛一带还好,其他地区还很荒凉。),但潜力却着实不小,仅以可耕地一项来说,就是一笔不可轻忽的财富。据詹会龙的分析,如果萨摩与大隅两国的可耕地全部得到开发,每年收获的粮食将足以供养百万人口,这样一来赵旉便不必老为留在日本的那百万宋人担心吃饭问题了,而且将那些大宋移民吸引到这里,不但能够迅速令此二县繁荣起来,也可以大大加快其汉化的进程。
而且萨摩与大隅两国虽然没有什么高价值的物产,但当地悍不畏死而服从『性』却非常出『色』的隼人一族则是十分优秀的兵源,尤以萨摩隼人为最。以潜力而论,久经训练的萨摩兵并不逊于宋军之中最优秀的(浙江)义乌兵(注1),而且服从『性』极好,训练难度要低得多,称其为世界上『性』价比第一的步兵并不为过。 医宋456
注1:义乌兵在朝鲜战场上曾经与日本萨摩兵交锋过,吃了不小的亏,而在日军内部,萨摩兵也是公认的精兵,如果不算有着装备优势的骑兵与铁炮(这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