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五年十一月,庐江郡蓼县县城。< 国色生枭 最新章节 >
清晨,由于冬季天气已经转冷,守城的士兵都将手统在袖子里,长戈被手臂抱在怀里维持着向上挺立的姿态。
城门开启不久,出城的居民陆陆续续都到城外去营生了,人流渐渐稀疏下来。这时便迎来了第一拨入城的行人。这一拨人有老有少,车辆有二十多,一看便知是携家带口搬迁的大户。
“什么人?到哪里去?”
“军爷辛苦了,我们是平舆人,现在投奔庐江龙舒驸马都尉苏佩大人,因此举家搬迁。”一个管家模样的人上来和军汉打招呼。
“又是那个什么苏大人,投奔他的人还真多,这一个月已经过去了好几拨了。”管出的那边的官兵因为闲着没事,相互扯闲道。
这个中年人愣了一下,旋即笑着:“那是,那是!如今找一家可以衣食无忧的大人不容易。”
这些当兵的来了兴致:“那个苏大人是做什么的啊?这么多家都去投奔他?”
中年人笑道:“至于主家为什么投奔他,我是不清楚的。不过这位苏大人是当今皇上女婿,而且是大商家出生,这个全天下都应该知道啊。” 三国创世录80
这几个兵勇『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是他呀。就是当时很多人猜‘商者王’的那个苏少爷?”
中年人的汗马上下来了,呵呵笑道:“这个我倒是没有听说过。我们应该可以通过了吧?”
这几个兵勇看看车队:“过去吧,过去吧,前两次没有让通过,最后我们县太爷还训斥了我们,这次可不能再出捅娄子了。”
中年人笑呵呵地招呼车队穿过蓼县县城,在县城中稍事休憩,便出城奔南方而去。
这是平舆许家的搬迁,整个队伍有三十多号人。许氏兄弟在打听到苏佩回到庐江便报信表示要迁移到万年公主的领地,问苏佩是否接纳。苏佩很干脆地派了两个有木族的战士回应说可以。于是许氏兄弟便动员其直系亲属离开平舆投奔苏佩而来。
在苏佩回到庐江之前,贾诩、河东的关羽和徐晃都一起将家属搬迁至庐江继而安置在龙舒。而苏佩又让人将黄忠、张郃、荀彧、太史慈的家属也搬迁至龙舒。至于卫达,其家业较大,家属不愿离开河东,于是放弃了迁徙。因此在扬州以北的诸人家属基本上都转移到龙舒侯国内。值得一提的是荀家乃三代士族,谙熟政治之道,荀彧的侄子荀攸即是如此。荀攸比荀彧还要大三、四岁,只是辈分上小过荀彧而已。荀攸为人机智善谋,听闻了苏佩在侯国内的举措便知有奔头,因此积极投入到龙舒建设中来,成为荀彧的左膀右臂。
此时经过两个多月的整顿,龙舒侯国内原有的地主和雇农以及奴役之间的关系已经大大改善。而新到的这些以子为贵的家属,都是小地主出生,在苏佩和其子弟的劝诫下,建立了一个让侯国、雇农和地主家族都能够接受的分配体系。在侯国内,自由农的比例维持了一个比别的侯国和郡县都要高的比例。通过赋税的调整,地主发现维持一个适当的规模之后,兼并的土地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因此干脆将家庭维持在一个中等规模的程度。当子弟独立后,干脆让其自立门户反而更有前景些。苏佩虽然说以商带动各业,而在这个百里范围内,苏佩实际上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使得旱、涝、瘟疫等天灾下,不会出现粮食短缺,人民流离失所的局面。因此许多原来在龙舒的人干脆将许多亲属动员过来到龙舒定居。这样,龙舒的人口增加了不少。
苏佩一方面鼓励拓荒,一方面鼓励将原来的田地进行整顿,在这样的农闲季节整顿土地,将农田灌溉技术充分应用起来。具体来说就是挖掘沟渠引入灌溉的水源,同时将挖出来的土放在石头砌好的田基上培高耕种的土基。这样,耕作的农田里的土基既可以便于排水也便于从沟渠中吸收水分。同时,在沟渠里放养鱼苗,使得农业产业不再单一。
苏佩和吕强此时也拿到了朝廷的旨意:侯国可以将皖县并入龙舒治下,为朝廷每年提供三万支箭镞,另外提供六百斤熟铁即可。这个指标比原来官治之下的皖县铁矿提高了不少,不过朝廷旨意说如此龙舒侯国可以不再纳其它贡赋。苏佩得到这个旨意大喜,也不顾吕强的忧『色』,便着手公然让有木部族和有金部族的矿藏勘探能手和冶炼技师从皖县到龙舒沿着大别山寻找并开采铁矿。于是吸收进来的人口很快就被这些产业吸纳进来。苏佩通过调节商业,对各业进行宏观分配,坚决杜绝工、农业相互倾轧的情况,也防范别的商业在其中实行贱卖贵卖的勾当伤害到正在发展壮大的产业。
许氏兄弟到龙舒后马上便被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吓了一跳。当他们深入了解了苏佩在龙舒实行的政策之后,不约而同地为这个制度奔忙起来。在官吏任命、考量方面,他们有着政治家天生的嗅觉,因此苏佩在这方面算是舒了一口气。于是将大的政策和其中要达到的影响充分和许氏兄弟沟通之后,自己便放手让许氏兄弟去抓侯国内的官僚体制的建立和保持稳定运转。商业方面则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