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高原就在武烈的酒楼里休息。这家酒楼实际就是用武烈原来的武馆改建,因此占地极广,屋间也有不少,安排高原住下,丝毫也不会引人注目。
安顿下来之后,高原也开始认真的考虑这一次战斗应该怎样打。其实在大梁之战开始前,高原对这一次战斗就有了多种初步的规划,荆柯刺秦失败,也是规划的一种,并且早在一年多以前,高原就己经在燕国的都城蓟京布局,到现在为止,局势的发展也基本都在高原的预料之中。可以说高原对夺取燕国还是充满了信心的。
但占领燕国,只是完成了计划的一半,只有复夺赵地,才算是完美的成功。因为高原的部下基本都是过去的赵人,而且代郡本来就是赵国的旧地,因此收复赵地,对代郡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就算不能全部收复所有的赵地,但如果能够收复邯郸,对整个代郡军民的士气,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从现实意义来说,高原也将取得一个可以和秦国作正面对抗的都城级的城市。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其实赵地的情况,高原从锦衣卫的人员那里了解了不少,基本和武烈所说的相差不远。虽然在后世的史书上,对秦国的描叙基本都是认为,秦国施行的是暴政,因此才激起了百姓的反抗,导致秦国的灭亡。
但高原十分清楚,所谓暴政,只是出现在秦始皇统治的后期,和秦二世期间,在秦始皇的早期,以及秦国作为战国七雄的时间里,秦国施行的政策法令虽然比其他六国要严格一些,但和暴政绝对是粘不上边,因为如果是单纯的施行暴政,是不可能让秦国保持近百余年的强大,相反适当严格的法令,还有利于稳定秦国的局势、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秦国的组织、运行效率,这也是秦国能够最终统一六国的基础。
赵国灭亡之后,蒙武在赵地驻守了近四年,虽然一直在赵地推行秦国的法令,但在俱体实施上,也比较灵活便通,手段也是恩威并施,对于不满秦国的统治,明目张胆的和秦国对着干的赵国世族,自然毫不客气的给予打压,并且还诛杀了不少强硬的赵人;而对一些服从秦国统治,放弃反抗的人,蒙武也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再加上在三晋之中,秦国一直在赵地驻守的兵力最多,因此四年多以来,赵地基本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反秦、抗秦事件,使赵地大体维持着稳定的局面。
虽然在赵国人的心里,仍然没有认同秦国的统治,但也很难让他们主动站出来反抗秦国,就算是像武烈这样敌视秦国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把握下,也只能暂时隐忍,等待时机,除非是如武烈所说,高原的大军推进到邯郸城下,让赵国的百姓认为秦国的大势已去,才有可能顺势发动反抗秦国的起事,因此在将来的战争中,对于赵国百姓的期望,并不能寄以太高。
而这样一来,高原想要收复赵地的把握,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只能视对秦军作战的结果而定,如果能够大胜秦军甚致是歼灭秦军的主力,高原当然就可以趁势推进,力争一举收复赵地,夺回邯郸;而如果秦军虽败,但主力仍在,或是虽然大胜秦军,但代军自身也伤亡惨重的话,那么能够收复多少赵地,就不好说了。
如果是正常的两早作战,高原到还有几分把握,但韩腾主动请战,担任进攻代郡的主将,也让高原有几分担心,因为韩腾绝对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而且韩腾手里到底还有什么王牌,高原不得而知,不得不防。因此现在最好的计划就是,先取下燕国,然后再伺机收复赵地,能够收复多少算多少。
在第二天,高原又向武烈详细的了解了一下邯郸的情况,包括秦军在邯郸的布置,在赵地还有哪些人和武烈一样,希望反抗秦军,他们又能够聚集多少人手等等,并且还在邯郸的街道上去转了一圈,因此也对邯郸的情况,大体做到了心里有底。同时又和早己到达邯郸的张良取得了联系。
原来在高原躲进王宫里之前,张良己经先期回到了邯郸,不过为了掩人耳目,他并没有住在武烈的酒楼里,高原来到邯郸,自然要和张良碰头。
三人相见之后,商议了一番现在赵国的局势,高原做出决定,让张良暂时先留在邯郸,观察秦军的动静,并且等待代郡的消息命令行事,而高原则立刻赶回代郡去布置准备迎战秦军。于是武烈也不敢怠慢,马上命人安排下一匹快马,并将高原送出邯郸城十里以外,才返回邯郸。
而高原策马速奔,在天黑之前,一口气跑出了三十余里,找到了一个代郡的情报居点留宿。因为代郡设在赵地的情报网点最为密集和周全,从邯郸出发,一直到井陉的沿途,都有居点,基本都是以开小客店为掩护,不仅可以供来往的情报人员住宿,而且还能更换马匹,就像是驿站一样。
在这个居点休息了一夜之后,高原继续出发,一路更换了三次马匹,狂奔出了二百余里,如此连行了三天,才到达井陉,这里是秦军驻守赵地的最北端,距离鸿上塞大约还有一百余里的距离,是代秦之间的缓冲地带,再向北行就没有代郡的情报居点了,并时常有秦军的巡逻小队。因此高原在这里弃马步行,从山中穿行。
因为高原曾在井陉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