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限量版情人> 武有八极定乾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武有八极定乾坤!(1 / 2)

八极拳,中国拳术名称。八极意为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劲动作。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开门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绝招贴山靠便是其中翘楚。开门八极弟子们习练贴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贴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开门八极拳的贴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下盘功夫中,搓踢是八极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开门八极拳讲究行步如趟泥,脚不过膝。而搓踢正是这种步法的体现,他要求踢击时攻击点落于对手的膝关节以下,尤其是足部。因此搓踢虽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杀伤力,但是却意在用踢绊破坏对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巧妙的达到击倒对方的效果。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1、八极拳力技术的过程拳谚云:动如绷弓,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力过程则更加贴切。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八极拳的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力,但八极拳所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力的准备过程)和力过程,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力。所以八极拳的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快到位,到位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通过对八极拳劲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八极拳力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力是整体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动,充分激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在实用时威力奇大,极具杀伤力,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招式也极具实效性。二是劲力浑圆、攻防兼备。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无力,触之则有力,而且在各个方向都有力存在。对手无论在任何方向实施破解或偷袭,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都会遇到一股强大劲力的反弹,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伤害对手的作用。三是刚柔相继、虚实相生。八极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