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植的印象中,刘备虽然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但是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残忍嗜杀的人,所以他对刘备提出的在城外处决黄巾军俘虏而诱使城内黄巾军出城迎战的建议感到十分吃惊。
事实上,他吃惊的只是这个建议是由刘备提出来的,而不是这个建议的本身。他虽然不看好刘备,但是刘备毕竟是他的学生和同乡,刘备如果一直只是个庶民倒也罢了,但是现在刘备已经依靠自己的努力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虽然眼下还没有朝廷实授的官职,但是等到黄巾军被彻底平定的时候,对于刘备、公孙瓒这些发起乡勇镇压黄巾军的义军将领一定会论功行赏,刘备到时一定会得到一定的官职,到那时如果刘备有什么负面的评价卢植作为刘备的老师也跑不了干系。
当然,如果刘备能够创立出更大的功绩,或者创下什么好的名声,卢植也与有荣焉。所以卢植才会对刘备提出的这个有碍于儒家仁爱思想的建议提出了质疑。
在卢植的心中,无论如何平定黄巾军都是最重要的,善待那些黄巾军俘虏只是因为一直学习的儒家的传统。卢植甚至想到刘备是不是因为长期压抑的生活导致xing情大变而想出这样的主意。
刘备倒不是真的xing情大变,而是在率领乡勇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无数由于黄巾军而造成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境,对黄巾军颇有恨意。加上自己率领的乡勇都是同乡组成,刘备几乎认识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而在和黄巾军作战的过程中,很多乡勇就死在了黄巾军的刀下,这让刘备对黄巾军的恨意更深了几分,因此才会想到这个办法引诱黄巾军出城。
对于刘备的这个建议,其他的人倒是没有太多的顾及,并州刺史丁原首先站出来表示了对刘备的支持,并州军的其他将领看到丁原表示了支持,自然也都站了出来,表示了对刘备建议的支持。
看到并州军中的将领都对刘备的建议表示了支持,卢植不由得有些动摇,毕竟他本来也没有把黄巾军的姓名看得太过重要。而卢植的动摇立即被其他的将领看在了眼里,于是司隶河内郡司马氏的成员司马朗、北府军中的几位将领也都表示了对刘备建议的支持。
看到这种情况,卢植干脆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当即派出了北府军校尉淳于琼带领着数十名北府军骑兵赶回巨鹿县城,挑选符合条件的黄巾军俘虏。
这一来一回至少也要两天的时间,在这两天之中汉军除了不时的对守城的黄巾军sao扰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卢植也终于有时间和自己的两名学生好好的聊一聊了。
自从当年一别,三人已经有将近十年没有见面,卢植从正值壮年的饱学儒士变成了两鬓苍苍的天下大儒,刘备和公孙瓒也从英武少年逐渐的成熟了起来。
卢植详细的询问了两人最近的生活。公孙瓒虽然是辽东公孙氏的庶出弟子,但是还是得到了族中的支持,加上在跟随卢植学习时十分认真,数次得到卢植的表扬,因此在离开卢植之后很容易的就谋得了郡中小吏的职务。不过当时的太守刘靖对公孙瓒十分欣赏,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刘靖因事犯法,发配ri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太守ri用品,驾车护送。行前,他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ri南去。ri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后在刘靖在途中获得了赦免,官复原职,公孙瓒就愈加受其重用。
公孙瓒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弓马娴熟,在郡中威望甚高。黄巾之乱爆发后,公孙瓒立即在军中招募乡勇,保境安民,最终是全郡都没有受到黄巾军的袭扰。
相对于公孙瓒来说,刘备的生活就要差多了,不过刘备对于自己的生活只是一言带过,很快就把话题引到了这次的黄巾之乱上了。
这次的黄巾之乱波及范围之广,是大汉立国以来所未见的,甚至连两汉交替时的绿林、赤眉大起义的波及范围都没有这一次的黄巾之乱波及的范围广。绿林和赤眉的义军埋葬了新莽王朝,并且孕育出了刘秀和云台二十八将这样的英雄人物,那么这一次呢?谁会是下一个刘秀?
当然,这样的想法只是存在于三个人的脑海中,是不可能拿出来讨论的,因此当三个人将话题逐渐的扯到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身上之后,卢植立即又把话题拉回了目前的形势上来。
目前幽州境内的黄巾军已经被全部平定,冀州境内的黄巾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可能在造成太大的威胁,唯一的问题就是能否在朝廷诏书要求的半个月内平定冀州的黄巾军。
青州境内黄巾军虽然还未被肃清,但是青州本就是小州,而且自古以来就有鱼盐商贾之利,百姓生活相比来说比较富裕,参加黄巾军的人白来就少,因此被彻底平定也只是时间问题。
兖州境内的黄巾军本来已经几乎被肃清,但是由于之前朱儁作战的失利,豫州的黄巾军迅速壮大,甚至几乎占领了冀州全境,而和豫州接壤的兖州境内黄巾军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