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想不明白大月氏军的目的,但是这五万人的离开使得护教军承受的压力小了很多,不过虽然如此,华雄还是命令士兵加强戒严,没有进攻的打算。
在斥候将莎车城的情况告诉董卓之后,董卓已经派遣了新的军队支援华雄,这一次董卓派出的是北宫烈在西域土著中招募到的那一万名士兵。
董卓之所以没有派出主力前往支援华雄,是因为他接到了斥候传回来的另外一个消息,鞠义在乌即城下阻挡住了大月氏军的退路,鞠义本人也希望董卓能够派出军队前来,将这里的数万名大月氏士兵全部消灭。
在支援莎车城和全歼中路的大月氏残军之间,董卓考虑了很长时间,当南线的大月氏军的一部分进入沙漠之后,董卓终于做出了决定,先将中路的大月氏军残军消灭,再回师救援莎车城。
董卓做出这样的决定自然是冒着很大的风险。莎车城虽说墙高沟深,防御强悍,但是毕竟城内守军人数有限,城外的大月氏军即使在五万人离开大营深入沙漠之后还有十万人的大军,是城内守军人数的数十倍。而华雄带领的骑兵只有一万多人,即使加上董卓第二批派过去的一万士兵,人数也只有两万多人,护教军一方在人数上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万一大月氏军攻城,华雄率领的军队能够阻止大月氏军的攻城仍然是一个问题。如果不能阻止大月氏军的攻城,莎车城的陷落将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莎车城陷落,整个西域的南线都将陷入混乱。
董卓之所以敢于置整个西域南线的安危于不顾而非要首先歼灭大月氏军中路的残军,是因为他猜到了阎明可能的作战战略。那就是整个西域都可以放弃,但是一定要阻止大月氏军进入凉州。
其实说猜也不是很准确,因为这个战略可以说是目前护教军能够做出的最有利的决定。虽然护教军在和大月氏军中线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是自身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而大月氏军目前在西域境内的就还有北线和南线两支军队,根据董卓对大月氏国的了解,后面肯定还有不少的援军。在董卓看来,目前太平道将全部实力都用来对抗大月氏国都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更何况在董卓看来,中原远远要比西域和西域更西的地方重要的多。即使阎明对西域再重视,也一定不会放弃现在这个在中原扩大势力的大好机会。所以太平道能够用在西域的实力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西域地域广大的特点,对大月氏国的入侵军队节节抵抗,延迟大月氏军的进攻,同时加快在中原的进展,加快招募军队,继续力量逐渐向大月氏军发起反击正是最佳的选择。
而如果想将大月氏军牵制在西域境内,消灭他们的军队远远比一座城池的防守更为重要。即使莎车城失陷,大月氏军从莎车城北上进攻疏勒城,以董卓目前对疏勒城的经营,完全可以抵挡住数十万敌军的进攻。而如果大月氏军从莎车国东进,那么太平城派来的援军完全可以在玉门关加强防御,将大月氏军阻挡在西域和凉州之间。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考虑,董卓才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一次,他把疏勒城内全部的骑兵都派了出去,沿着大月氏军中路军的撤退路线,准备将大月氏军中路军的残军一网打尽。
董卓将士兵派出之后不久大月氏军的斥候就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了大月氏军中路军的指挥官。大月氏军的指挥官接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命令士兵向面前的防线发起了进攻。
数千名大月氏军的士兵冒着密集的箭雨开始清除土墙前面的各种障碍,后面紧紧跟着的是数十台攻城器械。弩车用来掩护,投石车开始向着面前的土墙投掷石块。
大月氏军的投石车投掷的石块和护教军所用的类似,每一块的规格都完全相同,这使得投石车的落点控制非常jing确,几乎每一次she击出的石块落点都完全相同。
鞠义修建起来的土墙在投石车的打击下逐渐崩塌,土墙后面的鞠义却仍然没有任何的动作。
现在这个时候还不到危急关头,鞠义深知自己手中的力量有限,必须要用在最危险的时候。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土墙崩塌的地方越来越多,土墙后面的护教军士兵已经出现在了大月氏军的面前,大月氏军指挥官悄悄的长出了一口气,眼睛里已经有了一丝兴奋的神彩。
当土墙的缺口已经足以供大月氏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土墙前面的各种障碍也已经被大月氏军给清理干净了。而大月氏军为了清理这些障碍,在护教军箭雨的打击下足足损失了三四千人。
不过现在看来,这些损失是十分值得的。毕竟现在被困在这里的大月氏军士兵可是还有四万多人。
可是就在大月氏军的指挥官准备下达命令发起进攻的时候,在土墙的后面却出现了一道人墙,一道由大月氏国的俘虏组成的人墙。
这些大月氏的俘虏双手被绑在了身后,人与人之间以非常紧密的状态绑在了一起,然后就这么的站在了土墙的后面。面对着自己的同胞,这些俘虏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如果不是都被堵住了嘴,恐怕他们会立即向对面的同胞发出祈求。
不过正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