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做出这样的表态自然是有他的考虑的,说服何进,让何进主动邀请太平道进军洛阳,从而控制大汉朝政,这件事本来是他的计划,他也是希望这份计划由自己执行,这样如果成功的话自然可以算的上是一份天大的功劳,也将奠定他在太平道中的地位。可是贾诩却十分敏锐的发现了董卓的疏漏,而在听完贾诩的分析之后,董卓也不得不承认贾诩的分析的确直中要害,他对贾诩也升起了佩服之情。而阎明下令贾诩全权负责此事之后,董卓并没有对贾诩生出什么嫉妒之情,而是在考虑新的建功立业的方法。而率兵收复西域不仅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阎明十分看重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带兵重新控制西域,将是一件名留青史的伟大事件。想想之前开拓西域的张骞,以及后来重开西域的班超在大汉子民心目中的地位,就知道重新控制西域对于大汉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控制西域之后继续向外扩张,则相当于为大汉帝国开疆拓土,这更是崇尚武功的大汉王朝最为看重的功劳。为什么李广征战一生而未能封侯,就因为他只是个守城之将,无开拓之功。为什么霍去病二十岁就被封为了冠军侯,就是因为他为大汉帝国开疆拓土,打出了大汉帝国的赫赫军威。
董卓相信,凭借自己对西域的了解,以及太平道现在的实力,收复西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对于收复西域,甚至继续向西开疆拓土,最为关键的并不是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后勤粮草的保障。
由于担任过西域戊己校尉,而且率领军队再西域征战过数年,董卓对西域各国的实力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即使仅仅凭借之前训练出来的三万凉州兵,扫平西域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不论是董卓还是左昌,在三万凉州兵训练完成之后都没有出兵西域,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就是因为凉州一州之地无法供应三万军队的消耗。
凉州地形狭长,而且肥沃的土地都集中在东部的陇西郡、武都郡、汉阳郡和安定郡,除此之外也就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北麓依靠雪水的浇灌能够取得一定的收成,但是也仅仅是能够供应当地百姓的消耗,最多再负担五千士兵的消耗。所以军队要想进攻西域,粮草必须从凉州东部的诸郡调集。如果军队就在本地,凉州东部诸郡供应三万军队的消耗自然是不成问题,可是进攻西域的话,仅仅是把三万军队消耗的粮食从东部诸郡运输到最西段的敦煌郡就需要至少十万民夫,再加上从凉州最西段的敦煌郡玉门关到最东端的陇县有上千里路,这些农夫在路上就要消耗掉所运粮食的三分之二。这样就相当于东部诸郡要提供将近十万军队消耗的粮食才能保证前方军队的消耗,这对于凉州来说自然是不可能的。
大汉帝国之前几次控制西域靠的都是步步为营,缓慢推进,占领一个地方之后首先在那里垦荒军屯,军屯生产的粮食不仅能够供应驻屯军队的供应,还能够有所剩余,囤积起来,在积攒够足够的粮草之后,再向下一个目标发动进攻。
而大汉帝国在控制西域之后,在天山两侧也设置了许多的军屯点,由于有了天山上融化雪水的浇灌,这些军屯田的出产丰盛,完全能够维持大汉帝国在西域驻军的ri常消耗,省去了从内地转运的繁复和消耗。
而当年大汉帝国的势力退出西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域气候突然出现异常,许多由天山上的融化雪水汇成的河流都出现了断流,造成了大汉驻军的屯田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许多军队不得已退出了西域,这才有了最后一场战争的失败,大汉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不过现在的太平道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每座军堡中的仓库的空间都是相同的,所以在太平城中存入的粮食,在任何一个军堡中都能够取出来,这就完全避免了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在太平道控制了整个凉州之后,小文主持修建了从太平城直到玉门关的军堡。由于目前军堡的侦查/控制范围有了三十多公里,而从太平城到玉门关的直线距离都超过了一千公里,因此小文整整修建了四十座军堡,这才从太平城修到了玉门关。而有了这些军堡,出征的军队就可以不再携带粮食和后勤辎重等,而是从就近的军堡中支取。而修建在玉门关关城内的军堡则可以为未来出征西域的军队提供军粮的保障。
既然最困难的后勤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对于董卓来说,收复西域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简直就是一个挣功劳的大好机会,所以董卓才会主动的提出这个要求。
重新控制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甚至继续向外扩张占领中亚和南亚,是阎明到这个世界之后一直以来的梦想,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现在董卓主动提出要带兵出征西域,阎明自然是十分高兴,正要答应,却被贾诩拦住了。
“主公,董使君之前率兵出征凉州西部三郡,在外征战一月有余,这才把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子民纳入我太平道的荣光之下,可谓劳苦功高。如今董使君刚刚从前线回来,正应该好好休息,怎么能继续带兵出征呢?我看贤师还是另派他人吧。”贾诩说完,虽然看到了董卓愤怒的眼神,可是却假装没有看见,自顾自的坐在那里,等着阎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