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四更全部送上,本人决不食言,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本书在新书榜历史分类的名次还会前进,还会有加更哦!
今天一万字,各位大大们,就不来点收藏、推荐什么的打赏下吗?
金城郡,允吾县,太守府。
泠征和陈懿在允吾县周围拜访了一天,收获却并不如意。虽然泠征是带着两百名郡兵上门要粮的,但是各座坞堡的主人和豪族的族长们依然不买他和陈懿的帐。在他们看来,羌人即使打到这里也攻不破他们的坞堡,他们根本没有必要额外的付出粮草和私兵。一天下来,只讨来了少得可怜的粮草和两三百名私兵,泠征气愤之余却是毫无办法。
两人经过商议,决定由陈懿坐镇允吾,同时向金城郡下辖的其他各县发布征发粮食、民夫的命令及加强防御的命令。而泠征则前往金城县求援。
金城郡的郡治虽然在允吾县,但是金城郡最大最富庶的却是金城县,当年金城郡郡治从金城县迁往允吾县只是为了更方便的控制金城郡西部的广大区域。
河湟二水在金城县交汇,冲刷出一片大大的平原,使得这里成为金城郡最肥沃的一片土地。当然,这里也是金城郡豪门大族聚集的地方,泠征打算在这里拜访各个大族,一方面希望得到他们粮草的支援,另一方面则希望得到他们支援一部分私兵,从而能有足够的士兵保护物资送往护羌校尉部并且支援那里的战斗。不过对于这次能有多大的成果,泠征心中也是完全没有底气。
这一天,吴江也过的很不如意。先是许多坞堡的主人不愿意携带物资和人口迁往临羌县,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坞堡足够坚固,另一方面则是害怕朝廷是借此机会清点人口,这样以后就没有瞒报人口减免税收的优待了。吴江无奈之下只能派出军队强制迁移这些坞堡,可是几十队士兵刚刚派出去,城内又发生了意外,临羌县的官仓竟然着火了。
临羌县的官仓是按照大汉统一的规格修建的,足足可以容纳十万石粮食,当然,自从这座官仓建成之后,那是一年也没有装满过。去年更是由于秋汛,为了赈济灾民,官仓已经基本见底了,留下的一些也是为了开chun播种留的种子。吴江将护羌校尉部储存的粮食物资搬运到临羌县城之后,绝大部分的粮食都储存在了这座储存条件十分优秀的官仓中。可是自从吴江率军进入临羌县城之后,虽然尽量维持军纪,并没有对城内百姓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可是城内还是无缘无故出现了很多流言。
有些传言说护羌校尉部入城携带了大量粮食,这些粮食都是搜刮临羌县百姓的,现在老百姓吃不饱饭,应该让护羌校尉部把粮食全部分给城里的百姓。
有些传言说护羌校尉部想祸水东引,把叛乱的羌人印到临羌县城,他们好趁机逃脱,要求护羌校尉部立即离开临羌县城。
还有的传言说此次羌人起兵是护羌校尉部欺负羌人时间太长,老天都看不过去了,因此帮助羌人找护羌校尉部复仇,但是护羌校尉部害怕了,所以躲在临羌县城不敢出城,因此要求吴江立即带兵出城,不要连累了城内的百姓。
这些传言很快就在临羌县城内流传开来,城内百姓群情激愤,在县衙和护羌校尉部驻地之外不停的抗议,不过总归是忌惮士兵手中武器,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吴江对这些人没空搭理,因此一直是临羌县长在百姓中不停的进行安抚。
之前护羌校尉部和临羌县之间并没有什么往来,临羌县的百姓对护羌校尉部也没有什么了解,因此当出现这些流言的时候吴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可是现在出现了官仓着火的情况,吴江忽然感觉事情肯定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城内的百姓肯定没有这个胆量敢于在官仓内放火,而且官仓的守备森严,一般人也不可能潜入其中放火,那么这次在官仓放火的肯定不是临羌县原有的居民,再联想到之前突然出现的流言,吴江脑海中忽然想到了之前魏蒙提到的太平道,难道是他们渗透进城中了?
可是还没等吴江想明白这个问题,他就遇到了更严重的问题,许多正在向临羌县城搬迁的豪族遭到不明敌人的袭击,粮食等物资被劫,尤其是发生在临羌县城东门外的那一切,还在冒着烟的粮食简直就是在打吴江的脸。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吴江连夜将护羌校尉部所有的骑兵都派了出去,前往每一座还未进行搬迁的坞堡,对他们的搬迁队伍进行保护。
李寻是护羌校尉部的一名小小的屯长,他奉命带领一百骑兵前往本地豪强鞠胜的坞堡,保护鞠胜举族平安搬迁到临羌县城。鞠氏是临羌县辖境中实力最强大的家族,其先祖是汉哀帝时的尚书令鞠谭,因为牵涉到东平王谋反之事而被举族发配到西海郡,从此世居临羌县,后来西海郡被撤,鞠氏居住地方就归属了金城郡。
鞠氏以耕读传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恢复了元气,成为金城郡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鞠氏的搬迁也是临羌县长最为关心之事。
离着鞠胜的坞堡还有不短的距离,李寻就看到远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李寻大惊失se。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