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胤祚的心中始终有种使命感,或者说是一中紧迫感,不为别的,只因他很是清楚在时代的大潮流中,只要一步跟不上,那就步步跟不上,这已经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胤祚对前世那会儿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可有一条他是清楚的,那就是现时代的世界诸国中有能力完成工业革命的其实只有两个国家——大清与英国。
胤祚不清楚英国是何时开始工业革命的,也不清楚现时代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了没有,但是胤祚知道工业革命的三大标志是什么——蒸汽机、飞梭、纺纱机,这三样东西就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利器,工业革命先是在纺织业开始,而后全面席卷所有的产业,以集约化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蒸汽机、飞梭、纺纱机这些玩意儿在胤祚名下那些繁多的秘密试验室中早就造了出来,而蒸汽机则早已投入到实用之中,在八旗商号名下的众多矿山、造船厂、枪炮局中屡见不鲜,但是胤祚并没有将蒸汽机推广到民间,甚至也没有将飞梭、纺纱机这两样东西交给工部,即便是在皇家名下的江宁织造府也没有用上这两样东西。
先进的未必是最合适的,工业革命固然是必须的,这也是胤祚必须完成的使命之一,但是心急总是吃不了热豆腐的,没有基础想要盖高楼,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现时代的大清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基础,但是并没有工业革命的迫切需要,换句话说就是一旦工业革命正式启动,各种商品之数量立刻会有一个迅猛的增长,如此一来。销路何在?靠国内市场消化?完全不可能!现时代地中国还是自给自足地小农经济。根本无法完全消化工业革命的成果,大清需要海外市场,说得明白一点就是需要殖民地来倾销工业产品。
资本的积累是血淋淋的,马克思说的一点都没错,至少胤祚认为是没错地。但问题是这血的代价胤祚交不起,他可不想像历史上的法国那般爆资产阶级革命,从而将自己或是自己地子孙送上断头台。再者,胤祚也不想因为工业革命而导致国内长期的动荡不安。想要吃螃蟹,还得防备一不留神被螃蟹的大钳子给夹了,这里头就存在一个悖论,该如何解决,胤祚不得不小心再小心,而在这件事上头,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帮不上胤祚的忙,所有的事情都必须由胤祚自个儿来决策
工业革命的基础不外乎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四大要素。这其中技术、资金都已经不是问题。毕竟现如今的大清还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就资金而言,远远过了这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家。劳动力?这可是个大问题,不错,大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可问题是绝大多地人口都被土地所约束住了,整个中华之地大多是离不开土地地农民,要想将这些农民解放出来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这正是胤祚要允缜出面去执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根本所在。当然,胤祚所要的摊丁入亩之策跟原本的策略却是不同的。胤祚并不限制田亩的兼并,但也不鼓励,至少在工业革命开始前不会去刻意限制田亩的兼并,胤祚要的是逐步解放人口,为工业革命打下劳动力地基础。
市场?这就是个老大难地问题了,没有广阔的市场,如何来保持工业革命地继续?光靠如今的海外贸易模式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经过这十余年的掠夺式贸易,西欧国家的经济已经遭到了破坏,再想如此继续下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大清需要,而且是迫切需要有自己的生存空间,需要殖民地,而这就必须靠军队用铁与血为大清打出一片新天地。
打仗胤祚是不怕的,甚至是很欢迎的,当然前提条件是得按着胤祚的计划来打,说实话,以大清现有的海军实力而论,一旦与英、荷两国全面开战,虽说刚开始的时候会输,但最终的胜利者却一定是大清,道理很简单——英、荷两国的海军是强大,不过受后勤供应的影响,两国真儿个能调动到亚洲的舰队绝对不会太多,但是打仗是要有目的的,并不是打着好玩的,在国内的事情没有摆平之前,胤祚并不想就此开战。
时间,胤祚需要的就是时间,至少两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并不是胤祚臆想出来的,而是胤祚根据实际需要估算出来的时间——金融体制的革新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解决了信贷资金问题,当然,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机制所需要的时间远远不止两年,但胤祚所要的只是一个雏形而已,一切不完善的东西大可在将来再去逐步完善,而这个雏形的建立大约年余就足以,毕竟整套币值革新的方案已经搞了近十年了,各方面的条件也都大体具备了不是?劳动力的解放也同样如此: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策子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试行过了,到如今山西、陕西两省还在实行中,经验与教训并不匮乏,再加上胤祚的全力支持和军队的可靠保证,两年的时间也差不多够用了。
资金、劳动力一旦有了,胤祚再将手中的技术抛将出去,这工业革命也就算是能正式启动了,待得工业革命出了成果,必然面临着市场与销路的问题,到了那时,就算胤祚不想打,只怕民间的主战呼声也会响彻云霄,这仗打起来自然会得到国内的一片支持声,想不胜都难!
设想是美好的,但能不能真儿个实现却还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