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一帮子兄弟里头,除了胤祚自个儿之外,就属胤精明,是个不好蒙骗的主儿,不过是人就有弱点,有弱点就可以攻破,老四太在乎权力了,尽管他嘴上说不揽权,可实际上他跟胤祚是一路货,都是好权的主儿,这一点大约是康熙老爷子的遗传罢了。胤现如今没了差使,不可能再抛头露面地指手画脚,只能通过他门下的奴才及依附于他的那些子官员行事,如此一来,门下奴才的地位和实力就很重要了,这也正是胤祚看准了胤的处境才得以将胤蒙了过去——原本胤祚打算用币制改革的方案来钓胤上钩的,不过被邬思道给否决了,无他,若是再次让老四有机会去管户部,不知道要多惹出多少的是非来,值此关键时刻,断不能放胤这么头老虎再次出笼子的。
胤祚原本并无十足的把握能蒙住胤,不过不管怎么说,蒙了也就蒙了,好歹是将条陈骗到了手,不过事儿却还不算完,要想将这两个道台握在手中,还有许多关节要过,先得部议,也就是在户部、吏部这两关都得通过,接下来才是上书房大臣签署意见,接着是康熙老爷子用玉玺,最后是引见,也就是就任的人必须到康熙老爷子面前陛辞一番,如此周折下来,才能算是真儿个地成了事。
部议不难,有了胤的条陈,再加上胤祚自个儿地影响力。户部基本上算是没问题了,至于吏部,那是马齐再管着的。凭着胤祚的面子,吏部那儿也不会有太大地问题,至于上书房签署意见就更好办了,胤祚自个儿签了就成,康熙老爷子那儿用玉玺也不成问题,理由很简单:老爷子已经不怎么理事了,但凡上书房报上来的节略,老爷子基本上很少驳回。至于陛辞则有些子麻烦——周用诚在京师倒也还没什么,教一下进宫的礼仪就能了事,可李卫现如今人在四川成都,要进京陛辞就得赶早,否则事情一拖下去,那变化可就大了,不过这也难不倒胤祚。自打出了胤的王府,胤祚先回畅春园打了转,揪住忙得屁滚尿流的马齐,硬是让老马同志把吏部的意见先签了,回过头来又亲自到城里的户部衙门,凭着吏部的批件让户部尚书徐潮紧赶慢赶地召集相关人士部议,胤祚自个儿就坐户部衙门里等着。愣是半个时辰就完了事,最后签上自个儿地大名由内奏事处转康熙老爷子那儿用玉玺去了,好容易将这摊子事情搞定了,这才打道回府,顺便让鸿鹄用飞鸽通知李卫打点行装准备进京面圣。
预估的东西往往不会很准。原本按胤祚的估计,战败的消息最少得十一月二日才能传抵京师,可实际上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来得快,最早得知战败消息的并不是胤祚这个上书房领大臣,而是管着兵部的老十四。
大清朝的兵部虽也称之为兵部,不过恐怕是历朝历代最为可怜地兵部了,别说啥子调兵权了。整一个就是后勤部的干活。大军出征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不是人马带着干粮上去就能打仗的,要调集的粮草、火炮、炮弹、弓、箭、刀枪、乃至布匹、军旗、帐篷、木炭等等的玩意儿海了去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得兵部去张罗,就连传递军报地驿站、驿马之类的屁事儿也是兵部的活计,让老十四这么个好战成狂的人干后勤的勾当,自然是憋了一肚子地邪火,这几个月来,兵部大小官员可都被老十四给折腾得够呛,但凡有错,等来的一准就是一通子臭骂,不时地还能吃上一顿皮鞭大餐的。
今儿个工部送来的炮子数目有些不对,老十四火气一上来也不管工部是胤祚的地盘儿,愣是自个儿跑去交涉了一番,愣是逼着于成龙这么位老同志认了错,将缺额补上这才罢休,折腾了大半天,天快黑时才回了衙,还来不及休息一下,兵部侍郎刘双城就紧赶着跑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封公函,面色焦急地低声道:十四爷,前方的急信这会儿刚到,前线败了,全军覆没!十四爷,此等大事得立刻面奏圣上。什么?老十四一下子跳了起来,面色惨淡地呆立了一阵,好半会才醒过神来,一把抢过刘双城手中的公文,细细一看,却是西宁守备遏鞑送来地告急文书,上头加盖着山陕总督博文地关防。信不长,潦草得很,还有不少的错别字,足见此信是急就章,遏鞑也就是个粗通文墨地武夫而已,不过那上头却写明了前线战败的详情,言称败兵已逃回,六万大军只剩下几十人活着回来了,余者全部战死。
老十四脸色煞白地站立了良久,突地回过神来,左右看了一下,低声道:双城,这事儿还有没有别人知道?
没有,奴才一收到信就赶来了,连六爷处都还来不及通报。刘双城很是恭敬地答道。
好,此事重大,不可轻泄,走,一块儿到你家主子那儿去。老十四说走就走,也不管刘双城是怎么想的,大步出了衙门,领上一帮子戈什哈向着毅亲王府急驰而去,刘双城今儿个没骑马来,望着老十四疾驰的背影,咬着牙跺了跺脚,高呼:备轿。也向着胤祚的王府赶去。
六哥,不好了,前线溃败,全军覆没了!惨!六万人马全没了。老十四到胤祚府上一向用不着胤祚出迎,他早就来惯了,刚一进入书房,还来不及歇一口气,立马开声叫道,不过声音里头却没什么悲痛之意,反倒是略带着一丝的兴奋。
奶奶地。这臭小子心里头一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