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旭日从东边升起,晨曦从院子里的大树空隙中曲折地射了进房。
自告奋勇地接下了筹钱的任务,说他心里头轻松那不可能。进了书房,他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纸。把有关筹钱的步骤都写下来,折叠妥当,装进信封里。
这是送给海州苏轼的书信,请苏轼在海州召集富豪筹够征交趾的钱财。至于吩咐郭逸调动海军南下之事,就不关他的事了。海军既已在大宋高层暴光,自有枢密院去统筹调度。
这种军务之事一来沈欢不大熟悉专业,不好插手;二来他如今是京官,是三司使,算得上是朝廷重臣了。与远在海州不同,在天子身边,与外面的统兵大将有太多交集,并不符合他的利益。
这一点忌讳,总得提防提防。
写完书信。也不在家逗留,赶到相府,请司马光动用朝廷快马驿站,把书信尽早送到海州。因为这事太过重要,不能走私人渠道,免得路上有什么不测。官方驿站的话就算出了事,有个消息传回来,也能尽快补救。
与司马光交流一弄,沈欢出了相府,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时集。
八月的太阳还是很烈,晒得众人都不大敢出门。
在家里吃过午饭,妻子等人招呼着下人收拾行李家当,准备搬到三司使应有的府第之上。
这个时候,当日的《开封日报》也上了市面。
与沈欢意洲的一个样,司马康在上面着重报道了两件大事。
一是沈欢这个几年前名震天下的才子从地方回了京,做了翰林学士,还在昨天接到了三司使的上任诏书。
在报纸上。司马康等人对沈欢做了颇多赞扬,说朝廷擢升他正是英明的表现。可以说。他们把握住了开封读者的心态,怎么说沈欢都是开封人士,地道的北方才子,在如今南方才子大臣充斥朝野的时代,沈欢可以说是北方年轻才子的典范小把他树立起来做榜样,开封人感到自豪与骄傲的。
第二件报导的则是沈欢交代之事。即是朝廷大臣王韶在吐蕃的招抚对峙形势,点明与吐蕃大战一触即。先是对比了双方的兵力把吐蕃写得很是不堪,把大宋朝的战斗力表扬了一番。最后总结说与吐蕃一战。一战可胜,可以让宋人扬眉吐气。司马康毕竟做了几年的报纸小对于大宋人的心态也把握得极其准确。大宋人并不是害怕战争,而是害怕战而不胜的战争。
百年以来,与契丹人打小与党项人打,都输了,因此他们害怕打仗。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更希望能赢得战争,大宋赢了,他们就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
如今吐蕃的形势,大宋十有**能赢。这就激起了众人的好战之心,算是为朝廷接下来的动作动员与长势吧。
最后司马康等人在报纸上描述了极多吐蕃的物产,假设说如果战争胜利了,这些战利品如果回到大宋的话,能够丰富大宋人的物质生活。还说那里有着几百万头便宜的牛马羊等着大家去获取。代价只是宋人一些不算昂贵的盐茶酒而已!
可以说,这是让人看了颇为心动的报道。
沈欢轻声把日报放下,嘴角扯出一丝笑意,他很满意这份报纸的内容,相信只需要连续报道个两三天,聪明而敏感的商人就会感到其中的猫腻。
不怕他们好奇,只怕他们无动于衷!只要他们有兴趣,沈欢就有绝大的把握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出腰包来。
敲了敲书桌,日头过午的时候。沈欢喃喃说了一句:这个时候应该有很多人看过这份报纸了吧?
决心一下,出了门,沈欢把蔡卞叫到跟前,问:元度,昨晚我交代你买的礼物,买好了吗?
蔡卞一路小跑过来,脸色大红,气还喘着,喘了几息才道:老师,都准备妥当了。
拿来我看看。
蔡卞又一路小过跑去,半晌抱回一个檀木紫盒。
盒子六七寸,高则有五六寸。
看蔡卞抱着的姿态,大约也不是很轻。
沈欢打开一看,是一个碧玉刻佛,做工极其精细,线条流畅,光莹别透,见之令人心喜。
不错不错沈欢夸赞不已小元度,难得你半天工夫能找到这件礼品
蔡卞先是一笑,接而一撇嘴。道:老师,这东西贵着哩,都快五百贯钱了。
说完偷偷看着沈欢,生怕老师怒。老师只让他挑一个贵重的东西,今日与帐房上街,他现这东西适合送给长辈,不由心喜。帐房虽然犹豫太贵,但最后还是出了钱买下来,毕竟蔡卞是东家喜爱的弟子,而东家又不缺钱。
看见沈欢面色如常,蔡卞才悄悄松了一口气。他家里虽然充裕,却康!家,五百贯钱足够他们一家午撑一年拙就花完出去,他也心痛,不过老师交代了,要贵重,倒也不敢吝啬。
沈欢笑了笑,道:五百贯对于我等将要见的人来说。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九牛一毛?蔡卞暗暗咋舌,老师,谁呀,这般富有?
沈欢抬起头来,微微一笑:也许可以说得上是开封富吧。
蔡卞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