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将士原本一见各自的主将打马跑过了山坳,正惊疑不定间,忽然见得两人有说有笑的并驾齐驱而归,不觉极为诧异。
只见常遇春和大刀敖一起下马,随后常遇春就命自己麾下的部将来见过大刀敖,大刀敖也依着礼节,将自己麾下的部将唤过来见过常遇春。
双方将士见礼完毕,更是寒暄了一阵。
过了一阵子,常遇春携着大刀敖的手说道:请将军随我到我的营帐中一行,今夜不醉无归。
说着常遇春就对着在场的其他将士说道:诸将也都随我等一起去,好好的欢宴一番。
常遇春的麾下将领喜不自胜,自不待言。而大刀敖的部下也是面露喜色,赶了一天一夜的路,早就有些饿了,已然听说有酒宴可吃,自然欢欣不已。
于是两军合成一处,浩浩荡荡的往常遇春营帐行去。
营帐之中早就备好了酒宴,所以大家也都欣然入席,大饱口福。
只有几个心眼多的将领眼见常遇春的营帐处于应天军队扎营的中间,东南西北各处存有其他将领扎住营盘,心知其中必有缘故,所以不敢放胆畅饮,只是略略的跟着常遇春的部将对饮了几杯,就只是吃些肉食,不在喝酒了。
其中有一名偏将姓韩,乃是小明王韩林儿之父韩山童的近卫出身,本性李,后来救过韩山童的性命,韩山童颇为感念,便赐姓韩。此人对于小明王父子俱是忠心耿耿,后来累积军功升到了偏将职位。此次大刀敖主动请缨,请来应天襄助吴国公朱元璋抗击汉王陈友谅,小明王特意将此人安排在大刀敖军中,原本就是为了策应小明王之计,补救大刀敖之失。
韩偏将眼见宴席之上觥筹交错,军中将士已然喝的酩酊大醉。大刀敖和常遇春更是相谈甚欢,酒逢知己千杯少,看情形已然是一副不醉无归的态势,就算今日是鸿门宴,也不在话下。韩偏将不觉暗自叹了口气,借口自己想要出去更衣,就走出打摆宴席的帐篷,韩偏将四处看了看,只见偌大的营盘外侧不远处,还扎着另外的营盘,显而易见的是从滁州过来的一万精兵都已然悄然落入了一个口袋之中,只是不知道应天此举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不过望着四周密密匝匝的营盘,韩偏将不由了出了一身冷汗。
不管怎么说,眼下是落入了人家的包围里头,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倘若朱元璋生出了什么歹意,那么这一万人马还不就人家给包饺子一般的全陷在里头了,一个也逃不掉。
韩偏将急急忙忙的找来两个机灵的部下,吩咐他们连夜赶出去,向远在滁州的小明王韩林儿报告此地的情形。
两个部下接了命令,乘着夜色的掩护,偷偷的摸出了营寨,很快就消失在沧溟乌黑的夜色之中了。
只是这两人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偷偷溜出大营的时候,被一个暗哨给现了,暗哨很快就将这件事情告知了徐达将军。
将军,我看这两人摸出去的恰好是滁州方向,应该是滁州军中有人将此二人派回去禀报此间情形的,是否要派兵将这两个形迹可疑的人给追回来。安哨请命道。
不必了,你等自可以尽心办事,不是为此事惊扰不定。此二人就算是真是的会滁州禀报情形的,我等断然不可轻易出手将其人抓获,因为此二人可能是回滁州禀告小明王此间事情,不妨让这二人回去报知,也好让小明王安下心来。
将军的意思就是不必去追此二人,若是坏事了咋办。暗哨疑惑的问道。
不必当心,如今这一万人马都让常遇春将军弄进了中军大营,外头围着雄兵十万,如此悬殊的兵力,想来滁州之兵定然不敢轻举妄动,明日常遇春将军将依照楚军师先前议定的计策,和对方的将领议论合兵一处另成一军之事,我等只要勒兵旁观便是了。徐达笑道。
哨兵换然大悟道:将军果然见得极透,我军十个围着一个,就算是傻子也不敢轻举妄动。滁州之兵定然不敢轻举妄动。
三日之后,朱元璋升帐议事。
常遇春带着大刀敖等人来见朱元璋,见礼罢。
朱元璋朗声说道:滁州兵马已然到了应天城外,也驻扎了三日,我奉小明王的旨意,今日就让我军和滁州来兵合兵一处。常遇春将军和大刀敖将军相得甚厚,这一支新军就归你二人节领,楚军师副之。你二人以为如何,若有异议,不妨对着本国公提出来,就此商酌一番。
大刀敖原本以为合兵一处,自己必然会被降为副将,因为应天不必滁州,在人家的地盘上,给你一个客军将领一个副将统领的职位已然不错了。可是听到吴国公朱元璋的话,显然是让他依旧执掌军队,和常遇春平起平坐。所以大刀敖实在是有喜出望外之感,哪里还有什么异议可言,况且和自己合军的是自己也极为仰慕和佩服的常遇春将军,自己更是欣喜了。
大刀敖当下抱拳说道:只愿能够杀敌,其余之事皆可不问。
朱元璋一听大喜,拍了拍大刀敖的肩头说道:数闻将军英武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刀敖见吴国公称赞,也谦逊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