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第四百三十七章 马谡遭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七章 马谡遭贬(1 / 3)

刘备道:人命官司可不得轻易载判,桓灵二帝便是因草菅人命,这才国家大乱,朕可不是重蹈覆辙,拿卷宗我看。

马谡答应了一声,连夜回衙取来卷宗,面呈刘备。刘备仔细浏览一遍,皱起眉头,将卷宗往案上一扔,道:这案你就这么定了?刘备毕竟是从基层一步步爬到现今这个位置的,县尉、县令、太守、州牧这一系列地方官职,他老人家全都干过,对断案理颂自然经验丰富,和马谡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初生之犊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他都不用到现场,一看卷宗之后,便觉此案疑点甚多,自然会有此一问。

马谡道:这个案子已铁证如山,连人犯都已供认不讳,微臣自然依律定刑。

刘备冷冷地道:你对人犯用刑了吧。

马谡道:当时证据确凿,所有证人都众口一词,人犯却拒不招供,臣逼不得已,这才对其用刑。

刘备道:好一个逼不得已。

马谡觉得刘备面色不善,心中惶恐,背上汗珠一滴滴渗出,忽然间他想到了薛珝,眼见突现光明,道:皇上想是听了些流言蜚语,便认为微臣判罚不公。

刘备道:你且说说,我都听了什么流言蜚语?

马谡道:臣在现场看到了中官薛珝,想是他在皇上跟前进馋,左右了皇上的判断。

刘备道:朕的确从薛珝那听闻此案,不过薛珝只是说有人于荒山杀死客商,别的什么也没说。朕觉得人命至重,不可轻忽。万一出现冤案,有人因此枉死,民间讹言日起,国家将有大乱,如之奈何?这才会将你叫来询问一二。顿了顿,又道:中官是不能干预政事,不过出了个案子,难道他也不能报朕知道么。

马谡微微一怔,迟疑道:这……

刘备向他瞧了一眼,挥了挥手,道:这案子就不用你来处理了。朕决定交由廷尉会同雍州刺史、京兆尹共同审理。下去吧。

马谡没想到出风头的机会便这么溜走了,心有不甘,道:皇上请……

刘备瞪了他一眼,厉声道:下去!

马谡吓了一跳,忙行礼告退。

当晚刘备便于书房草诏,令廷尉刘巴、雍州刺史张既、京兆尹董允联合审理此案。次日早朝,刘备并未提及此事,只是和众大臣商议些军国之事,便即退朝。他正要转身闪人,却见诸葛亮跪坐在那,不动地方,便问道:孔明还有何事?

诸葛亮正色道:臣听长安令马谡说皇上听信中官之言,轻易将他经理的案子交由别人处理。中官之祸,皇上自是知之甚详,不用臣再说什么了。还请皇上亲贤臣远小人!!以免重蹈桓灵二帝覆辙。

刘备早知他会说这些屁话,微微一笑,道:马谡其人如何,你怎么看?

诸葛亮道:兵法韬略知之甚详,是个难得的将才。

刘备笑道:朕曾听闻你向仁禄举荐马谡而仁禄却不用,不知可有此事?

诸葛亮道:正是,他言道此人当个参谋,出出主意尚可,若是独当一面,必将坏事。还说若我一意孤行,迟早有一天会给他气死。

刘备道:仁禄之言甚当,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收贾仁禄为徒是迫于形势,自是心不甘情不愿,也就没教他什么真本事。好在贾仁禄鬼点子一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不必诸葛亮帮什么忙。其实在诸葛亮心中真正的徒弟是马谡,贾仁禄这个徒弟有名无实,挂着羊头尽卖狗肉,到处败坏他的名声,他早就头痛之极矣。他自以为对马谡十分了解,颇不以刘备之言为然,道:幼常之才究竟如何,暂且不论。中官干政一事,滋事体大,皇上以臣谈论此事时,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如今为又听信宦竖之言,此臣所不解。

刘备道:我差谁接替马谡审理此案,他有没有告诉你?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幼常没有说,只是说皇上听信中官之言将其斥夺,臣恐皇上重蹈覆辙这才来进谏。

诸葛亮素来谨慎,原也不会因马谡的一面之词,便跑来向刘备说项。只因马谡前往诸葛亮府邸时,经过一家酒馆,顺道灌了几斤马尿,见到诸葛亮时便摆出一逼忧国忧民的架式来,一再向诸葛亮提及皇上相信中官之言,偏听偏信,桓灵之祸不远矣。诸葛亮最怕刘备宠幸宦官,重蹈桓灵覆辙,再加上他素来相信马谡之言,自然信以为真。心想既然马谡这么说,必是他看出了一些苗头,既便他言过其实,自己提醒刘备注意一下,总不是一件坏事,于是便有了这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谏。其实他也知让马谡吃吃苦头不是一件坏事,是以今番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为马谡鸣不平,而是想提醒刘备不可轻信宦官。于是他对这件案子本身如何,也就没有太多过问,因此不甚了了,摇了摇头,以示不知。

刘备笑道:朕令廷尉刘巴,雍州刺史张既,京兆尹董允联合审理此案,这三人是中官之党么?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皇上圣明,若差此三人共同审案,定可水落石出。

刘备对边上近侍道:去取卷宗来交与孔明过目。

那近侍依言取来卷宗,恭敬的呈给诸葛亮,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