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
曹操微微点头,道:我今天就让你胡作非为一回,这样吧,许褚的事就由你全权处理了,不管你是杀是放,我都不加干涉,到时把结果报上来就可以了。
曹植道:孩儿年轻识浅,当不得大任。大哥辅佐爹爹处理政务已久,此事还应该让大哥来处置。
曹操一脸不悦,道:他文采本事俱不如你,差幸算是一技之长的不过就是仁厚谦孝而已,就这点我看也像是他装出来的。让他好好闭门思过吧,这段时间我若出征在外,政务就由你来处置。说着向他瞧了一眼。
曹植忙道:孩儿行为放任,屡犯法禁,不堪任事,一旦行差踏错,必然坏了爹爹大事,还请爹爹收回成命。
曹操微笑道:这的确是你的短处,可近来你已收敛不少,不再同德祖等人游山玩水,惹事生非,而日终日在屋中用功读书,勤攻韬略,看来你已认识到错误所在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可是你刚过劝我的话,你既然知道错在哪了,我又怎能不给你机会,呵呵。
曹植还欲再说,曹操摆了摆手,道:好了,就这样吧。我肚子也饿了,既然你哥哥费心思给我备下了如此丰盛一顿饭,不吃可就浪费了,来,随我一道用饭。拉着他的手向饭厅走去。
三日后,曹操于丞相府内召集众文武议事,曹操问道:最近可有什么大事生么?
司马懿道:司徒赵温上表举荐大公子曹丕,说他在守邺期间政绩卓著,理应封以官职。皇上奏可,下丞相议,请丞相自行拟定官职上奏。
曹操心中一凛,面色一沉,问道:这赵温是何时上表举荐丕儿的?
司马懿道:五日前。
曹操铁青着脸,道:赵温征辟我之子弟,并非以才,而是为了取悦我,如此官员放在朝廷上也是尸位素餐,要来何用?通知侍中守光禄勋郗虑免去赵温官职,以儆效尤。以后再有这样的官员,不必报我,直接让他滚蛋!
司马懿应道:是!
曹操望向殿外,出了一会神,道:推举征辟之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举荐之人一味献媚取宠,所举皆是明门望族子弟。那些土族子弟大多是些酒囊饭袋,平时没事的时候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胡混日子。一旦有起事来便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把什么事都给耽误了。不能在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长文!
陈群应道:在。
曹操道:我在壶关时便让你重新拟定一套用人制度来,不知你可曾拟好。
陈群应道:下官已然拟好,正要启奏。
曹操微微一笑,道:长文的办事效率还真是快,短短几日功夫便似好了一整套制度。说说吧这制度叫什么名字?
陈群道:这制度纯以品弟为主,可命名为九品中正制。陈群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句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历史上从他提出九品中正制开始,这项制度便一直沿续下去,历经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直到隋文帝一统天下,认为这项制度已不合当时的时宜,便废而不用,重新制定了一项持续时间更长,害人更深的用人制度——科举制。这制度虽然废而不用了,可这品级却保留了下来,因此评定官员等级高低的标准,也由秦汉时的若干石,转变成了后世的若干品,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品官、二品官,就是这么来的。
九品中正制在创立之初时用人虽不能完全排除家世,但大抵上还是唯才是举,故曹魏人才兴盛,远非蜀汉、东吴可比,是以司马炎篡了曹魏之后,最终能够一统天下。而到了后期九品的划分,逐渐被世家大族把持,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垄断政权的局面,也是出于这个原因,隋文帝才大力推行科举制的。
曹操双眸神光奕奕,道:哦,九品中正制,听来有些新鲜,说说看这制度具体如何运作的。
陈群道:先在各郡设立中正,各州设立大中正,专门负责选拔本地人才,依据‘家世、道德、才能’这三项标准来评判人才高下,制定品级。这品级共分九等,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地中正评议好当地人才之后,便将结果上交到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交吏部做为选官的依据。吏部便根据各人品级上下来决定他们官品高低。这中正评定的品级可称为‘乡品’,乡品高的起始的官品就高,升迁也就快,反之乡品低的,起始官品就低,升迁也就慢。
曹操沉吟片刻,方道:我大汉选人讲究的是乡推里举,可如今战乱不断,乡里组织俱已破坏殆尽,无法再推举人才了,就只能靠朝廷那些大老爷们征辟人才了。可你们刚才也听到了,这赵温居然为了奉迎我而举荐曹丕,这简直是视选拔人才为儿戏!这制度解决了朝廷选官与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我看比现时的征辟制度要好多了,只不过这中正官吏的人选可要慎重,若是中正收受贿赂,昧着良心胡乱评定,岂不又走到老路上去了?
陈群点头道:这中正可由各群官员推举,务要选出中正可靠之人,再者各地中正评定的结果,还要经过司徒府复核,若是司徒复核现某一中正所评不实,便可立即策免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