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数日,刘备大集文武,置酒未央前殿,刘辩也应邀出席。甫一进殿,刘备便喜笑颜开,下阶相迎,来至近前,长长一揖,道:刘蒙啊,长安近来大旱,百姓乏食。前几日你上书言道愿以自家之粮接济城中百姓,我看了之后很是高兴,便让你办。如今着见成效,我心甚慰,已上表朝廷大大褒奖于你。
刘辩根本没有上过什么愿以自家之粮接济城中百姓的书,闻言一怔,出了好一回神,方堆起假笑,道:哪里,哪里。这些都是使君之功,使君心怜百姓而力不能及。我倒有些粮草,能不为使君分忧么。我哪里有什么功劳,一切都是使君指划的好,才能如此顺利施行。
刘备笑道:哪里,哪里。你太客气了。来!说完牵着刘辩的手,来至高台之上,二话不说,将其按到自己平时所坐的位置上。
刘辩大吃一惊,挣扎欲起,奈何刘备好歹也会些三脚猫的功夫,有把子力气,死死按住不放。刘辩挣了三次,没有挣脱,脸色变幻不定,问道:使君这是为何,我一介商人,哪敢坐这个位置。
刘备微微一笑,道:你如何坐不得。
刘辩死死的盯着刘备,看了半晌,也无法从那张笑容可掬的面庞之上看到什么天机,迟疑道:这……
刘备佯怒道:你再不坐好,我可要生气了!
刘辩忙道:那我便却之不恭了。说完便靠着边斜斜地坐着,不敢坐实。如此坐着当真比站着都难受。过不多时,大颗大颗地汗珠便从额头之上源源不断的冒出,也不知是累的还是吓的。
刘备威严的目光在刘辩脸上扫了几扫,手捋胡须,微微一笑。转过身去,来到阶下,当中跪好,道:汉左将军、宜城亭、领雍州牧,皇叔刘备参见弘农王。跟着便行大礼。众文武忙起身而出,来到正中跪拜行礼。
刘辩根本没想到刘备会这么爽快的便承认他的身份,怔在当场,过了半晌方道:使君这是在做什么?我哪里是什么弘农王。
刘备道:王上的身份已经查实,您确实是当年被贬为弘农王的少帝,我已奏知朝廷。皇上大喜,已命人来请您去许都与之相见。
刘辩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装着一脸迷茫道:这怎么可能,我是陈留粮商刘敖之子,此事尽人皆知。
刘备知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回过头去,大声喊道:有请太后。
话音刚落,两婢前导,两婢后随拥着何太后缓缓而入,来到近前,何太后道:辩儿,都到这时候了,你怎么还不认?你的事我都和皇叔说了。
刘辩看了何太后半晌,方始叹道:母后,你这又是何苦,我这样挺好,不想再过回原来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何太后道:今时如何同于往日?如今皇上已经承认了你的身份了,从今日起你便是堂堂正正的弘农王了,不用再装成微贱的商人之子了。
刘辩一摆手,道:罢了,诸位平身。
刘备等人谢恩之后,纷纷站起身来,各归各位坐好。刘备看了看刘辩,手捋长须,笑道:真没想到当年的少帝居然还活着,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来,我们敬弘农王一杯!说完举爵相敬。
刘辩逊谢一番,这才饮下。当夜酒宴尽欢而散。转过天来,刘辩、何太后收拾已毕,起程前往许都,刘备率文武百官,直送出三十里外,方依依不舍的回来。
回到东门,只见粥棚依旧开着,穷苦百姓依旧络绎不绝地排队领粥。由于队伍太长,一时也不能马上领到,没有排到的人,便三三两两地交头结耳,打无聊时光。刘备等人均身着便服,不太引人注目,便凑上前去,看似偶然路过,实则侧耳细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
只听得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男子说道:这刘蒙真好。这天旱成这样,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在此时施舍米粥,还真为我们穷苦人着想。
边上一位四十许间的中年汉子,看着他笑了笑,道:你是外地来的吧。
那青年男子点了点头,道:嗯,对的,我听说这里舍粥,拖家带口,大老远从武功赶到这来的。
那中年汉子道:怪不得你不知道呢。这刘蒙可不是什么粮商,他可是弘农王,今天一早便往许都去了,就是打这个城门过去的。
那青年男子一拍大腿,道:唉,我咋没遇到这个大善人呢,遇到了我可是要好好谢谢人家。
那中年汉子将头凑了过去,悄声道:还不都是刘使君让他这么做的。前几年大旱之时,就是刘蒙的粮号,一石米万钱,没人买得起,也没见他施舍过。如今都是使君心怜百姓,这才让他放粮赈济的。
那青年男子皱了皱眉,问道:哦,有这事?
边上一五十来岁老者,弯着腰,驼着背,别看他如此不济,耳朵居然挺灵,如此小声的对话,他也听得轻轻楚楚,凑上前去,慢吞吞地道:告示都贴出来了,刘使君嘉奖他的功绩,奏请朝廷封他官做。后来又查出来了,他原来竟是弘农王,这不朝廷已接他到许都去了。他是施舍点粮食,但也得到了不少好处,也就不算白施舍了。只有刘使君啥好处都没得到,还白赔了不少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