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的曹仁,徐晃,同襄阳一带的乐进眼下可谓是互成犄角之势,想眼下的襄阳郡却并不是襄阳城了,乃是从南郡中分出来的一个小郡。虽说如此,但是其地理位置接连中原,却也算的上是曹操在荆州留下的最后俩个兵力支点。
而眼下樊城内却是一片肃穆,曹仁同徐晃根本就没想到刘备会这么快的得到荆州大半的领土,虽然其本身在公子刘琦的名义下进行征讨事半功倍,但是却是不得不说,刘备的能力同他在荆州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都使眼下的曹军望尘莫及。
刘备平定荆州大半的消息,已经传回樊城好几日了,眼下曹仁也只能烦恼的想着一些对策而不敢轻举妄动,赤壁才败不久,手下的兵士还哪有士气在战啊?这也是曹仁苦闷的问题关键,想曹操将眼下的情况美其名约,叫刘备与江东互相争斗,实质上却是曹操眼下无力在战,才不得不走这条路而已。这一点曹仁比谁都清楚,但是自认能当的起大任的他,眼下却是毫无办法,只能坐等时机,待兵士心胆都恢复后,才敢在尝试其他的计策。
正愁苦间,猛然见一军中小校快步走了近来,也不等他开口相问,已经是赶紧下拜报告道:将军,我军探马探到一支人马正朝着我樊城杀来,已于城外不足十里处扎下营寨,还请将军及早定夺。
听到小校的报告,曹仁先是疑惑了一下,接着赶忙问道:敌军多少?来将是何人?
曹仁的话语才一出口,那小校却是赶紧回道:报将军,观其营寨规模,战旗数量,怕是有不下万人之多,其领军大旗乃是一个韩字。
听到小校的回话,曹仁当下大怒道:什么?万人?如此规模的敌军,杀到十里处?本将军要尔等探马何用?
曹仁的大喝却是把这小校吓了一跳,只听那小校当下赶紧解释道:将军,这些时日此地气候回暖,多为大雾天气,连续俩日的大雾,于昨日傍晚才散,这探察一事,委实有些…………。
小校的话语说的倒也是占据着很大的道理,想大雾一下目望不及几米远,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探马来说却是不小的考验,况且此地山道河流纵横,却是情由可原的。
听着小校的解释,曹仁身为一军统帅自然不会是赏罚糊涂的莽夫,当下却是恼怒的踢了小校一脚,便转身出了房间,向着大营走去,一边走一边对着身边跟随的兵士吩咐道:去请徐将军过来。
不大一会,徐晃已经是焦急的跑到了大营处,也不等曹仁说什么,直接开口道:将军,眼下韩宇麒率军杀来,不知将军可有良策?
听到徐晃的问话,曹仁眼下却是在沉吟了一下,才说道:探马言,韩罡带一万多兵力前来樊城,我却是不怎么相信,想眼下刘备平定四郡才多久?想刘备就算展的迅猛,兵力上也没那么多吧?如今四郡才平定不久,难道其不留下驻守兵力?依我看韩罡此次前来,就算一万兵力不假,估计也是一些新征之兵,战力上值得考究啊!
曹仁不怪是能镇守一方的大将,其头脑还是有的,抛却一直隐藏起来的周仓,廖化二人,眼下就曹仁一直观察分析的情况,韩罡能到俩,三千人马就算不错了,这他倒是猜对了,但是他却是根据当初夏口之时对阵的情况分析下来的,要知道那个时候,周仓,廖化二人早已经埋伏了起来,诸葛亮追派的兵士也早就到了那处隐秘的地带,却不能怪曹仁疏忽,想他留心,关,张,赵,韩四将手下的兵力,难道还会去注意一些部将吗?显然他还没细致到那个地步。
说实话,这俩三千,还是考虑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收编俘虏才下的定论,可见韩罡带着一万兵马这个事实,曹仁是说死也不能相信的。
听到曹仁的话语,徐晃也是深以为然,当下赶忙问道:既然如此,不如在下领一支军马过去,趁其初扎营,就算无果也刺探一下敌军的情况,如何?
徐晃的话语一出口,曹仁也知道这算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但是却总感不安,说实话曹仁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种直觉性的东西很难以从当时的事物上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是不管怎么说,眼下徐晃的提议,却也是唯一的办法,当下曹仁沉吟了好一会,才说道:公命若去,需多带人马,以防备一些意外的情况,不如公明就带一万兵士前去如何?如果事情有所不妥,也好有个准备。
曹仁的话语一出,徐晃想了想后,沉吟的点了点头,当下领了曹仁将令,直接向着军中走去,待点齐一万人马后,便出了樊城向着探马说言的韩罡营地杀去。
不大一会,徐晃已经是来到了韩罡的大营远处,当下一望,只见此营立于一处宽广的空地之上,且背靠密林,四下寨墙高拦,由此徐晃便看出下寨之人乃是高深之人,想如此下寨,想必其密林处必有机关暗险,要不岂敢于当到下寨?
还没等徐晃在走,只见寨门大开,一名银白战甲,面带平静的俊朗小将带着千名兵士出了大寨。向着徐晃缓缓将军阵推了过来。
当下徐晃一见此人,面色却是不自然了起来,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韩罡,韩宇麒,这一下徐晃也是不敢怠慢,一声令下后,于兵士变阵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