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1839> 4 淮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 淮系(1 / 2)

团练?蒋文庆为难地说,他们只顾防守乡里,仓促之间,也难以召集到安庆。

我李鸿章是安徽本省人,家父在桑梓间略有薄名,我想借着他老人家的名号,召集各乡团练,不是问题。

令尊?莫不是刑部督捕司李文安大人?

正是家父。

蒋文庆像抓到了稻草一样:那就有劳李观察多多奔走。

好说,好说,我这就让家人去传口信。李鸿章一拱手,就往外走。

他一溜风的出去了,突然又一溜风的转了回来,后面跟着一个家人:哎呀呀,蒋父母,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家父早就修书给泸州老家,让家人组织团练,助我一臂之力,报效朝廷。现在有七千团练,已经到了安庆城不远,就请蒋父母让他们进城吧。

这也太巧了吧!蒋文庆回过味来,这也太假了,明明是李鸿章的私军等在安庆城外,却没有朝廷的名分,我一句话,他就顺竿爬。

可现在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蒋文庆还能把这七千援兵退回去不成?他尝试着说:不如请李观察带着这些团练到小孤山上防守吧。

诶,蒋父母,客军远来,正好守城,小孤山我们又不熟,还是让安庆军去防守。李鸿章这是明目张胆的逼宫了。

蒋文庆扭头求助似的看了看苗人凤,苗人凤说:有了这七千人打底,我正白旗汉军一千火枪,肯定能守住安庆城。

蒋文庆把心一横,心想:反正安庆又不是我老家。于是说道:那就请李观察带这些团练入藏兵洞下的窝棚居住。各位团练头领,本府安排酒宴,给他们接风。

还请蒋父母先把安庆军和寿春军送上小孤山,不然团练和官军互不统属,生了嫌隙,反而不美。

晚上,李鸿章带着一众团练头领,向蒋文庆介绍:这是咱家的族弟,李胜,这是我家三弟,李鹤章。他们带领泸州的团练过来。

少年英雄,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观察这两位兄弟,都是仪表不俗,将来必成大器。

蒋父母过誉了。说道上阵父子兵,这里还真有两位父子。李鸿章继续介绍:他们两位都是家父早年一同游学的伙伴,我都要称他们一声叔父,而他们的这两位公子,更是拜在家父门下,我与他们,与兄弟相称。庐江的团练头领,吴延香,潘濮。

吴延香带着自己的孩子吴长庆,潘璞带着自己的孩子潘鼎新,齐齐向蒋文庆施礼。

好,好。两位小公子贵庚啊。

李鸿章接过话头:我这两位小兄弟,都只有十五岁。大人,这里还有一对兄弟上阵的呢。他说的,是肥西的团练张树声,张树珊兄弟。

他们也很年轻啊。蒋文庆赞叹道。

是啊,大人,张树声二十岁,张树珊十八岁。还有这最后一位,庐江的刘秉璋,也是家父的门生。我们淮上健儿的特点,就是年轻,如果大人肯出些银子,给我们配上锃亮的马靴和刺刀,那赶上神机军也不无可能。

江淮健儿,真是名不虚传。蒋文庆顺势奉承道,一共几家团练,都有官府给的名号了吗?

蒋父母,这些团练,本提盐使私下有个计较,正要和蒋父母商量。李鸿章这时候把自己的官名报出来。

蒋文庆应道:李观察请说。

还请蒋父母开了府库,将火枪火炮发给这些民团,以抵御发匪。

那是自然。

我这个提盐使,每年过手八百万两白银,没两杆枪看着,着实心里不踏实。李鸿章继续说,等安庆保住了,这民团也不要遣散,改成税警团,保护这盐税的安全。

税警团?私设编制,朝廷许吗?蒋文庆问。

蒋父母不用担心,上个月我刚到安庆,已经向朝廷上表,说明税警团,以及前几日提议的设立军械所之事。

原来你早有预谋啊。蒋文庆心想,难怪泸州和庐江的团练早早的就等在安庆城外,就等着我松口。

不过,为什么李鸿章现在要把税警团的事情提出了,而不是以团练助守的形式先霸住盐税局,造成既成事实呢?

蒋文庆转念一想,心下就明白。李鸿章还不是进士,而苗人凤更是混混出身,要税警团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需要一个像自己这样正途出身的人给他背书。

那要不要给李鸿章背书,会承担什么风险呢?蒋文庆心思电转,一下子就想清楚,背书,大部分的责任都有李鸿章担了,而李鸿章身后还有他老爹李文安,李文安背后是兵科给事中袁甲三,天塌下来,有的是人顶。

如果不给李鸿章背书,那就要得罪淮地的一大批乡绅,不但如此,万一安庆丢给了发匪,那划割派系,分裂军心的罪名是丢不掉的。

想清楚了这一节,蒋文庆就说到:税警团之议甚好,下官我愿意与在李道台的奏折上附名,并且写信给中丞大人,解说分明。

多谢蒋父母,李鸿章大喜,军械所之议,朝廷已经准了,工科给事中吕贤基大人已派家人给我送来了私信,军械所一切用料,工部都已备好,即将运来安庆,鲍比霍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