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第七卷 第十七章 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卷 第十七章 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1 / 2)

多数孩子在学龄前都会自主学习,学语言,学成人的各种动作行为,喜欢探究和刨根问底。讀蕶蕶尐說網读零零小说这不奇怪,因为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为什么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后会厌学?会丢弃自己的天性?

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呢?被誉为全美最优教师的罗恩?克拉克,也算是西半球比较严格的小学教师了,他成功地将很多基础很差的孩子送到了自己都想不到的高度,最终有所成就。采访过无数名人的奥普拉评价他为“最了不起的人”。罗恩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热爱学习,并且有志于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在谈到中国教育的问题时,他说“在中国,如果老师强迫孩子去学一些很难懂的概念和知识时,你却不为这些概念和知识增加乐趣和实践机会,那么你们就会错失让孩子一生热爱学习的机遇。”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喝水。”

罗恩教学的出发点就是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要通过自己——一位教师,把任何知识、技能的有趣点展示给孩子们。在讲雨中的小树林野营的一课时,他觉得这个故事实在很枯燥,便让孩子们第二天带伞上学,关上灯,放上雨打在篷布上的录音,在这个情境中,把这课上完了。这节课对孩子们来讲好短好快。

李荫莲校长讲过,小学阶段的那点学习内容,你现在不教他,到了一定年龄,他自己也会懂的。因此,我们相信,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绝不在学习内容本身上。关键是学习行为,要让孩子们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这才是小学教育给人生的大礼。而不是加减乘除或之乎者也。然而,现实却是怎样的呢。

80%孩子厌学——北京某所知名初中的一位学生说,孩子80%厌学,也许不得不学,等到上了大学就去放松,或者等到毕业了再也不要去看书!因为够了!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的压抑已经让这些孩子对学习够了!

在为了提高一两分而努力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不可能有精力关注孩子们的兴趣。而学生们呢,在一种长期的、慢性的压力之下,这是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厌学是正常的。不可能诞生什么兴趣,更重要的是,这还将造成他们一生的厌学情绪。

或许也有例外,个别好胜心强的孩子能为了分数而学习,但这种学习的兴趣点也是指向学习内容以外的。不可能长久,当失去竞争环境,他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减。拿奥数来讲,据统计,自1986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奥数竞赛到2009年,共有10名选手获得金牌,近年更连续6届获得团体冠军。但迄今为止这些金牌选手当中,没有一个人获得菲尔兹奖(青年数学家的国际大奖)。奥数热并没有为中国选拔出真正的教学人才。一些奥数班里出来的优秀小学生,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都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如果从一开始就从兴趣入手进行教学,短期成绩可能不会那么“辉煌”,但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是惊人的。

而对大多数好胜心不强的孩子来讲,只为了分数和竞争而学习。是对学习兴趣的极大摧残,对学习内容本身提不起兴趣,学习排名又不好,他们会变得意志消沉,生活灰暗。这些孩子将来也很可能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变得不自信,对这代人来讲,这才是最致命的!一个不能进行终身学习的人,他很难适应生活和工作的变化。而不自信的人,他的一生也会是被动的、消极的,他们将来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自我调整。

总之,今天的教师们必须有这样的责任心:千万不要拿孩子做工具,来成全自己的职业成就。今天的家长们也必须意识到: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注重兴趣,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性,不要拔苗助长。

如果我们不能减低社会竞争给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是不是可能先隔离出一块净土,让小学阶段的孩子能静静地、快乐地、符合规律地成长,等到了中学,甚至高中再让他们去打拼吧。这样做的孩子能积蓄后劲,长远的未来会充满光明。

芬兰教育据说是全世界第一,“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芬兰前总理阿赫的这句话,让人深有感慨。陈之华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中指出,芬兰教育以“平等”和“珍视每个孩子”为最大特点,从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理念与方法,根本目的是造就人格完善、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公民,这样才能形成世代良善的文化循环,最终成就国与民的共同繁盛。“芬兰教育不相信考试”,这是一篇文章的标题,此文颇新颖,特抄录如下:

芬兰教授帕思-萨尔博格曾应邀到新加坡发表演讲。他透露,芬兰法律规定,学生在六年级之前,都不能以等级或分数来评断他们。他说:“我们要求用文字描述,详细说明,而不是简单地用分数或等级来评断。因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教师只有通过种种活动来了解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