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绝羌人虽然也像汉人一样束发右衽,但却不似汉人那样穿着高雅,而是喜欢将衣服切割成一条一条绑成一个个辫子状,不论男女都是这样露着小腿、大腿。同时他们还将传统汉服的后领加长加宽,形成一顶连衣帽,包裹在头上沙漠日间阳光毒辣,这样有助于防止中暑,夜间寒风大作,连衣帽则能防寒。
总之,这里的羌人虽然自称汉人,但却和汉人风格迥异,来到这里都有到了外国的感觉。由于这里数百年间都是这么过来的,地方又小,帝国不愿意管。所以比其已经汉化成熟的吐番族人比起来,精绝羌人更像少数民族。
这里的羌人共有居民四千六百户,共三万八千四百人。地方治理还是依照羌人古老的长老制。
这里一共有四位长老,城守古兰就是其中一个。这城守也不是帝国委派的,而是这四个长老轮流担任。
会变成这样首先是帝国内部并不重视这里,其次也是这里羌人太过排外,除了商人,他们几乎不欢迎任何外人。甚至连帝国每三年派来轮戍的两百汉兵他们都很不欢迎,只是把他们放在城中的汉军营里,每天吃食不断地供给,其他一任事宜都不用他们心,精绝羌人们自会安排妥当。
数百年间,这精绝卫也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大事,都是这么平平淡淡地过来了。派来的汉兵都是雍凉地界的普通羽林守军,在这里也只是混日子。羌人虽然排外,但对汉人还算恭谨,不打交道,但也绝不得罪。汉兵图的清闲,也就不再管理卫城,权当是来这里度假的。这就造成了现在羌人独霸精绝卫的局面。
每当有汉军人马路过或者长途行军训练的骑兵经过时,羌人城守都会快速地为他们准备好所需的一切。这种恭谨态度也很让帝国和汉军对他们放心不已。
可是,事情还是在这一年起了变化。
帝国对新州加税了!
精绝卫处于天山诸卫之中,也是属于新州范围,自然也要加收赋税。
精绝羌人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们虽然处在南部沙漠的中部,每年都会有许多商队经过这里,但前有玉田、后有且末,更往东还有一个敦煌,这些商队根本不会在这里做太多的停留。大都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水源补给,连马匹、骆驼、食物等都可以不用在这里买。没有商业收入,帝国对新州的赋税又很高,这数百年来,精绝羌人就靠着绿洲那点特产勉强维持温饱罢了。如今承平数百年的精绝羌人人口激增,已经有些难以为继,而帝国又突然加重税率,这无疑是把精绝羌人往绝路上。
但说来也怪,精绝羌人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以古兰为首的几位长老也没想过向帝国户部申请减免赋税,反而是打起了别的主意勾结月氏人和匈奴人!
说起来这个古兰还真是个天生有反骨的家伙。他今年五十六岁,年轻的时候曾到帝都雒阳求学。在雒阳待了十年,并在这期间结识了一个人当时还不是汉奸的汉奸韩可为!
帝国内阁发布了加税政令后,韩可为立即意识到精绝羌人的处境,于是亲自写信给古兰,和盘向他托出了自己的计划,并且强调自己信任他,不担心他会去举报自己。
没想到古兰还真就答应了。并立即写信给韩可为,说自己“盼匈奴如大旱盼甘霖”,恬不知耻。
韩可为大喜过望。不过仔细想来,他发现自己可能只是给了古兰一个造反的借口而已。这个古兰或许早有自立的心思。因为精绝卫一年所要缴的赋税只有不到三千金币,即使加税之后,精绝卫每年所需缴纳的赋税也不会超过四千金币。
更何况,汉帝国内阁在发布加税令时特别注明先对新罗、度信、扶桑、缅州、越州、吐番州这几个州实行强制征收,其他地方都是试行,一旦匈奴退兵他们的税就能恢复原样。按理来说,在检察院的高强度监督下,绝对没有人会强制向精绝羌人征收高昂的赋税。如果按照正常的心思来讲,精绝羌人应该更加痛恨导致加税的罪魁祸首匈奴人才对,但古兰却选择了和匈奴人合作。
这一切都说明古兰早就想造反,只是匈奴人看不上人口不足五万,兵不过两千的精绝羌人而已,如今有韩可为当了中间人,他当然是打狗随棍上!
这一切都是韩可为告诉邹燃的。一行十一人穿着阿拉伯长袍,进入了精绝卫城。城门口的两个守兵连抬头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他们身上穿着丘山铠,但头上没有头盔,而是套着那个连衣帽,衣襟下摆果然如韩可为说的那样割成一条一条,搓着麻绳样子,系在铠甲上,显得不伦不类。
这幅装扮彻底打破了黄巢对铠甲的认识,他本以为只要是军人穿上丘山铠就会英武帅气,但现在
“好丑,怎么跟用麻绳串起来的蝈蝈似的?”秋香捂着鼻子鄙视地看着那些瘦弱佝偻的士兵。
邹燃则冷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城中房屋凌乱不堪地东一栋西一座,非常没有条理。大街小巷里都是随处丢的垃圾,还有一些难闻丑陋的排泄物,在夕阳下向他们展示丑陋的含义。
很多人在城中进进出出,穿阿拉伯长袍的商人虽说不多,但也不是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