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就算有不足之处,寡人亦能容之。”
夫概一直对伍员心存不满,按照吴国旧制,君位一般都是兄终弟及,但自从阖闾得位之后,便早早封下自己的长子波为太子,绝了夫概之望。据说这个决定就是伍员在私下对阖闾的建议。
夫概接过话茬,对阖闾道:“伍员依功自恃,王兄深通驾驭之术,自能无虞。但如此强臣,后日太子能驾驭乎?弟虽说的是无礼之言,但也是实情。”
此时,有阖闾近侍入内,见夫概在侧,便闭口不言。
阖闾趁着酒意,令那近侍讲来。
那近侍道:“受大王之命,小人探得伍先生在廖台湖寻得平王之棺,原来是说要斩首鞭尸问罪,后来不知为何,先生只是鞭棺三百以报家仇。后来小人经过一番打探,知道先生回过郢都,是听从了主帅孙将军的劝阻才改变了主意。”
阖闾便有了些喜色,对夫概道:“寡人知道先生不会如此做绝,不然激怒了楚人,一起举兵反吴,寡人纵有千军万马也无可奈何。看来先生还是会以大局为重的!”
夫概就挑唆道:“王兄你看,此二人一个鼻孔出气,又都手握重兵。臣弟真为王兄担心得紧!”
阖闾挥手止之道:“此等话不得乱道。贤弟已经有些醉了,退下吧!”
夫概起身行礼,摇摇晃晃辞过阖闾自去。阖闾独坐榻上,把夫概的一番言语又咀嚼了一番。
话说伍员鞭挞平王之棺后,算是自己为家族的复仇有了一个交待。但昭王一直不见消息,毕竟那是一个心腹大患。只要昭王犹在,楚国就算没有灭亡,更没有被征服。
伍员便上奏吴王,派遣出无数细作,欲往南去查访昭王的消息。
伍员如此奏道:“昭王南逃,必定收集残部,集结四处镇守的边将,与我军顽抗。如果不早做打算,必成心腹之患。臣自愿率兵去追寻昭王残部,以除后患!”
阖闾准奏。令伍员率3万大军,出了郢都,剑指楚国南疆,欲寻觅昭王。
说明:在历代史书和传说中,一直存在着伍员对楚平王有“鞭尸”和“鞭棺”的两种说法。我以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伍员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应该对自己的所做所为是有所控制的。所以我更偏向于“鞭棺三百”的传说更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