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受吴王阖闾之命,率军攻打徐国和钟吾。现在孙武手中的吴军主要有三个战队,一是由公子山率领的罪人敢死队3000人,二是负责突袭和哨马的骑兵300名;战车500乘共约5万人。
孙武知道徐国的君主章羽的母亲吴姬是王僚的长姊,掩馀就是徐国国君的国舅爷,这也是掩馀当初逃奔徐国的重要原因。所以吴王想不动一兵一卒让徐国送掩馀上门,可能性是极小的。所以孙武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让大将专毅分兵一半,西出钟离和巢县,屯兵徐国边境。一来可以对徐国形成高压之势,二是随时可以长驱直入,袭破徐国。
待接到吴王出兵的命令,孙武决定让伍员率领剩下的一半吴军驻守在吴楚边境,防备楚国派兵救援徐国,也可以防止楚国趁机偷袭吴国,好看的小说:。
孙武制定的整个作战计划是伍员率领25000兵马拦截楚国救兵于中途,监视楚国边境,抑制楚国对此次战役的用兵。专毅率另一半兵马25000人就先灭徐国;趁着兵势一路向西灭掉钟吾,再挥师南下攻打楚国的舒城,剿灭掩馀和烛庸,然后班师回国。
这是一个漂亮的搂草打兔子的战略计划,就像农夫用一把镰刀收割庄稼,孙武在吴国的西南方向准备用千军万马划出一道美丽的战略之弧。
做好了整个战略的各项相关部署,孙武骑着快马,急急赶往专毅兵营,亲自指挥攻打徐国的邳州战役。
徐国以前也是诸侯中的一个大国,曾经地域广达五百里,在西周末期达到鼎盛,成为诸侯国中的翘楚。后来在诸侯国不断的征伐中衰落成了一个小国,国都迁徙过多次,现在定都邳州。位置在吴国的西北方向,夹在吴楚之间。因为楚国长期处于战略的上风,国家实力比吴国强大得多,就算吴国偶尔处于上风时,这些小国家都不会很明显地站在哪一方,一般都玩一些太极的双面手段,在吴楚两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达到自保的目的。
所以这次徐国和钟吾还准备使用以前的招数,看吴军来伐,都向楚国求救。在以前,这种手段都是很见效的,楚国一般都会出兵相助。
且说孙武到了吴军大营,见专毅扎营布防深得兵家要旨,很是赞赏了一番。便传令全军,明日一早拔营起寨,引兵只奔邳州。
徐国国君章羽一边派使臣向楚王求救,一边拜子藤为大将,起倾国之兵,据守邳州。并传令所有边关之将都领兵撤回到邳州驻防,拱卫国都。
一路风餐露宿,孙武的2万5千大军如入无人之境,数日已经直扑邳州城下。
这徐国的大将子藤,汇集全国之兵也就一万人。再说徐国本来是小国,多年来都是靠着政治上的见风使舵保持生存,很少有用兵的机会。所以兵卒缺乏训练,也无作战经验,在如狼似虎长期四下征战的吴军面前,危如累卵。
子藤见邳州城内狭小,根本无法安置这么庞大的人马,于是先让各处边关守将在邳州城外扎下左右两个营寨,作为守城的第一梯队。自己率主力6000人马龟缩在城内,只要吴兵攻击,城内的主力就作为后备力量出城支援。
子藤想运用消耗战和持久战来守住邳州城。吴兵千里来袭,只能速战,自己可以凭借邳州据守,等待楚国援军的到来。而吴军久攻不下自然会粮草不继,士气低迷。
到了邳州城下,孙武传令安营扎寨。
这邳州城有东南西三座城门,而南门是正门,北面只是一道小门,平日并不开启。而徐军城外的两座兵营都盘踞在正门的两边,其他城门都已关闭起来,拉起护城河上的吊桥。
孙武和专毅、公子山骑马看过徐军营寨,孙武便有了破敌之法。到了中军大帐,招二将密议道:“我们先拔掉城外的两座兵营,先来个敲山震虎,灭了他们的士气。现在正值初秋,天气燥热,本帅观察过此地风向,夜间多偏西风。我有一计,趁月黑风高之时,冲突邳州城外的两座敌营,士卒不在于杀敌多少,主要就是纵火,烧毁敌军城外的两座营寨,城内的守军自会惊惶不已。”
第二日,不见吴军动静。徐军上下稍安,紧绷的神经略略安稳了一些。第三日的白天,仍然不见吴军有任何行动,徐军的守备便微微有了些松懈。
就在吴军达到邳州的第三日夜,孙武下令:着专毅和公子山各率1000兵卒,突击徐军左右二营,自己率大军击杀溃散之敌
这2000士兵全部是步卒,先趁黑摸到敌营之前,距离数百步时才发声喊,一起举火,把黑夜照得有如白昼。那些徐军这几日一直不见吴兵动静,只是设置了值哨,并无其他准备,其他书友正在看:。此时见吴兵攻入营寨时,徐军无不惊惶逃窜。
只见吴军士卒一阵冲杀,把徐军营寨点起火来。那些徐军毫无准备,要么趁夜溃逃,有的被大火烧焦,有的被乱刀砍死。邳州城外的徐军二营转眼便成了灰烬。
那城上的徐军主力,见二营火光冲天,士卒号哭奔逃者无数。明知中了吴军火攻之计,但又怕城外吴军有诈,便不敢轻举妄动。
孙武灭了城外二营,围住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