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振接到艾克曼的电话的时候,几人正在鸟语花香的大理游玩,体会浓浓的傣家风情。接完电话之后和柳茹说了一声,便带着蕾切尔先回了洛杉矶。
第二天上午,飞机降落在了洛杉矶国际机场,艾克曼早已等候多时,一上车苏振便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小说销量如何?”
“BOSS,你的小说火了,彻底火了。第一部第一批印刷的十万册上架一周便已经售罄了,现在到处都是谈论暮光和SU”艾克曼兴奋得说着,同时递给了苏振一叠报纸。“现在美国各地的经销商和书店天天打电话到出版社来要求进货,现在我们加印的第二批三十万册已经全部被预定出去了,我已经联系了好几家印刷厂,准备继续扩大印刷规模,第三批直接加印100万册。”
苏振翻了一翻,有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曰报等媒体的报纸,头版基本上都是有关暮光的的评论。
有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有一波三折的冒险历程,有瑰丽奇异的超凡想象,有惟妙惟肖的场景描写,有惊心动魄的阅读快感,也有直击心灵的温情慰藉。——《纽约时报》充满着爱恨情仇的张力,但又优雅精致如简·奥斯丁,达到了浪漫小说的一种极致,如果不是像出版商确认过,很难想象如此细腻的情感会出于一名男姓作者之手。——洛杉矶时报
现实、微妙、简洁、易读,“暮光之城”系列将会令读者深深沉醉于其中。——《学校图书馆月刊》
英国人有哈利波特,我们有暮光之城。——华尔街曰报
暮光之城,继哈利波特之后又一部备受青少年读者青睐和激赏的杰作——《今曰美国》
略微看了几份评论,苏振将杂志递给身边好奇的蕾切尔后向艾克曼问道“海外发行的情况如何?”
“已经有不少欧洲国家的经销商正在商谈,而且由于暮光的受欢迎程度,现在的谈判对我们十分有利。”艾克曼答道。
“嗯,这方面不用急,现在暮光的销售火爆,急的应该是他们,海外经销权一定不能便宜卖了。”苏振可不希望海外版权便宜卖了,尤其是欧洲的版权,欧洲人有的是钱。
“BOSS,我们先去酒店还是出版社?”艾克曼问道。
“先去出版社看看吧”苏振想想时间还早,在飞机上也用过了早餐,就想着先去出版社看看。
就这样艾克曼一路开着车载着苏振来到了位于洛杉矶南面的出版社,苏振虽然是这家出版社的老板,但是却是第一次走进这里。
出版社并不是在一般的写字楼中,而是在一座很普通的两层的美式别墅当中,如果不是门口一个牌子上写着红杉树出版社,你根本不会知道这是一家出版社。
走进出版社,呵,这工作环境可真是不错,室内环境和普通的家居环境差不多,只不过所有的房间被改成了办公室,咖啡机饮料机之类的都有。
艾克曼向所有的员工介绍了苏振这位大老板,同时也说明了苏振就是暮光之城的作者SU。
一棒子老外都好奇地看着苏振这个老板兼作者,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东方少年。
不过随后苏振宣布本季度所有人的奖金翻倍,立刻得到了出版社所有成员的欢呼。
随后苏振跟着艾克曼进了他的办公室,艾克曼让人把接手出版社以来所有的收支情况报表拿过来给苏振看。
苏振翻看了一下,基本上除去收购初期的一些花费,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开支,暮光之城第一册价格被订为15美元。随着第一批十万册的小说售罄,刨去印刷等杂七杂八的成本和给出版社的分成,当然出版社本来就是属于苏振的,也就是说光计算作者销售分成,就为苏振带来了几十万美元的收入,苏振相信最后的销量应该可以达到几百万册,也就代表着近千万美元的收益,而且之后还有三部续集,收益相当可观。
就这样苏振和艾克曼两人就暮光之城发行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交流,而蕾切尔则在一边旁听,也时不时的提些相法。
就在他们交谈时,一名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进来”艾克曼看见进来的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抱了一个大箱子进来“那是什么?”
“这些是最近一些读者寄过来的信件,大约有几百封,都是寄给作者的”工作人员回答道。
苏振也是略感意外,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收到这么多的读者来信,上辈子虽然也是写书的,不过只是个扑街的网络写手而已,就算是有读者也不过是在书评区发表下意见,收到读者的来信,这还是两辈子头一遭。
在苏振的示意下,工作人员将纸箱放在办公桌上便离开了,不过苏振虽然感到有些意外,却并没有急急忙忙的去拆信看,因为他知道,虽然里面肯定大部分是支持者寄来夸奖,但是来骂的肯定也不会少,毕竟上辈子也在文学网站上混迹了几年,基本上对读者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曾经根据自己想法把读者分为几类。
第一部分自然是铁杆的支持者,这类读者经常会在书评区发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