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游戏人间之红警时代> 第十三章 道德力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道德力量(2 / 2)

军队里,很多军校毕业的军官没有士兵经历,对此完全不知道,无意中拉开了与士兵之间的距离,完全隔绝在连队之外,简单来说有没有这个人根本毫无关系,华军部队始终是义务兵在主体,就算是志愿兵也是义务兵过来的,付出远远超过回报,是真正履行义务,要说有什么权利,那简直胡扯,就是这种特殊的小社会里,士兵很容易情绪失控,在古代就有营啸。现代虽然不会了,但是对于部队的伤害其实不低。

华国部队在管理时总有一个词叫作风,作风建设首先就是军官班长这些领导者的道德建设,绝对不能把自己摆在和士兵一样的角度,就比如说一个老百姓过马路闯红灯,绝大多数都不会同意处罚,哪怕仅仅只是象征性的罚款,而如果是个官员,绝大多数人巴不得立马去坐牢,正是身份地位的不同,对于道德的要求自然不一样。什么叫以身作则,这就是。

当一只军队被带出超强的作风,那么这只军队离无敌就不远了,在我军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被打的只剩几个人甚至没有人的连队,比如朝鲜战争中38军松骨峰战斗的连队,很快就被重新组建,战斗力一样强大。在我军中,主力部队往往被赋予极难的任务,不是因为装备好,人员训练强,关键在于作风顽强。

在汉代有两个将军,一个叫程不识,他就是依靠严格的军纪控制部署,另一个就是李广,爱兵如子同苦同乐。这两种就是自古以来的两种带兵方式,虽然由于李广的士兵军纪松弛,在后来的对匈战争中,常常迷路(貌似跟军纪没多大关系)而错过与主力汇合时间,但是李广的部下往往能效死命,死战不息。

这放到近现代也一样,曾经有个人写本书《我认识的鬼子兵》,里面就有鬼子很奇怪为什么指挥官会带头冲锋,指挥官死了指挥不就完蛋了。作者给的解释是,因为我们国家士兵都是文盲都是拉壮丁的人,如果没有人带头就不会冲。其实这是我国的传统了,哪怕是在甲午战争中,主帅叶志超跑了,全军溃散,聂士成率众死守平壤,同样是那批人,做了完全相反的事。关键就是这个头,只要头顶住,就没人会退。

林杨倒没想那么多,他只记得,自己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美军军官在二战时说过的一句话:军官最大的道德就是把他的士兵送回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